ID: 23910438

2.6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新教材)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21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格式,新教材,教材
  • cover
人教鄂教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 课题 2.6 认识液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知道液体无固定形状、有流动性、占据空间等基本特征; 2. 理解液体体积是“液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会用“毫升(mL)”描述液体体积; 3. 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液体的特征(如油、醋、洗手液与水的相似性)。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不同液体的特征,运用“归纳法”概括液体的共同特点; 2. 能通过“对比实验”(如形状不同的瓶子装液体)推理液体体积与容器形状无关; 3. 能基于现象(如量筒读数)进行简单分析,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 1. 能通过观察、倾倒、滴加等操作,完成液体特征(流动性、形状变化)的记录; 2. 会用滴管、刻度尺、天平比较液体多少(如相同液面高度的不同瓶子); 3. 能规范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正确放置、读数)。 态度责任: 1. 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如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平齐); 2.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愿意分享观察结果; 3. 意识到液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饮料、食用油),形成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液体的基本特征(无固定形状、流动性、占据空间); 2.液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量筒的使用)。 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液体的共同特征; 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尤其是读数时的视线调整)。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1. 情境创设:展示学生熟悉的液体图片(如牛奶、果汁、酱油、洗手液),提问:“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和水一样吗?” 2.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可能提到“能流动”“没有固定形状”“装在瓶子里”等)。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液体’,通过实验找出它们的秘密!” 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 环节1:观察液体的特征———归纳共同特点(10分钟) 任务驱动:教材图片中提出“油、醋、洗手液与水有哪些相似之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液体特征。 实验步骤: 1.观察液体:每组领取水、油、洗手液各一杯,观察它们的颜色、气味、透明度(用眼、鼻、触觉)。 2.倾倒液体:将液体从烧杯倒入不同容器中,观察液体形状的变化(是否随容器改变)。 3.倾斜容器:将装有液体的容器倾斜,观察液面和液体流动的状态(是否保持形状)。 4.滴加液体:将液体滴在光滑的斜面上,观察液体的流动轨迹(是否快速扩散)。 5.归纳总结:不同的液体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学生记录:填写《液体的特征记录表》(教材图),重点标注“相同点”(如“无固定形状”“能流动”“占据空间”)和“不同点”(如颜色、黏稠度)。 教师总结:液体共同特征:无固定形状、有流动性、占据空间(板书关键词)。 环节2:比较液体的多少———发展对比思维(10分钟) 问题导入:教材图片中“形状各异的瓶子液面高度相同,液体一样多吗?”,引发认知冲突。 探究活动: 1.方法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可能提出“倒入相同容器”“用滴管数滴数”“用天平称重”)。 2.实验验证: 方法1(倒入相同容器):将三个瓶子的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透明烧杯,观察液面高度。 方法2(滴管计数):用滴管将液体逐滴转移到空烧杯,记录所需滴数(滴数越多,液体越多)。 方法3(天平称重):称量相同体积的液体质量(质量大的液体更多,渗透“质量与体积”关联)。 教师引导:结合教材提示“用学过的‘加一加’发明方法,把刻度尺与容器组合”,引出“体积”的概念(液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环节3:测量液体体积———掌握工具使用(10分钟) 新知讲解:教材第2张图中“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结合实物演示: 1.量筒的结构:刻度、单位(mL)、凹液面。 2.正确使用方法: 放置: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 读数:视线与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