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素养测评(四) 1.D [解析] 电动势的大小与体积无关,干电池的电动势都是1.5 V,1号干电池比7号干电池的体积大,但电动势相同,故A错误;电路接通后,瞬间产生电场,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不是电子由电源出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到用电器,故B错误;电路中导体内的电子总是从电势低的地方向电势高的地方定向移动,故C错误;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 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故D正确. 2.C [解析] R的滑片稍向下滑动时,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外电路总电阻变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干路电流I减小,a灯变暗;b灯的电压Ub=E-I(r+Ra),I减小,Ub增大,则b灯变亮;通过c灯的电流Ic=I-Ib,I减小,Ib增大,则Ic减小,c灯变暗,选项C正确. 3.D [解析] 根据“红进黑出”,电流由红表笔流入电表由黑表笔流出电表可知,接表内电池正极的是黑表笔,接表内负极的是红表笔,故A错误;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某电阻时,若指针指面板中央,则此时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又因为Ig=,所以,可得Rx=Rg+R0'+r,显然调零电阻R0'不一定等于R0,故B错误.测量电阻时,应先选倍率挡,再进行欧姆调零,最后接入电阻进行测量,故C错误.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量某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太小,说明待测电阻较大,因为指针指向中间位置附近相对较为准确,所以应改选较大的倍率挡,故D正确. 4.C [解析] 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导致回路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R1接在干路上,可知其消耗的功率变大,A错误;电源的效率可表示为η=×100%=×100%=×100%,外电阻变小,电源的效率减小,D错误;当外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由题意可知,当外电阻变小时,外电阻还是大于电源内阻,故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大,B错误;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由“串反并同”规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正确. 5.CD [解析] 电源的电动势与外电路的电阻无关,选项A错误;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I=,I-R图像不是直线,选项B错误;U=IR==,则随着R增大,U增大,当R→∞时U→E,选项C正确;P=I2R==,当r=R时,P最大,可知选项D正确. 6.AC [解析] 通过分析电路图可知,R2和R3并联后与R1串联,R1为定值电阻,电压表V1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3测量R2、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的电流,在滑片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流表的示数I变大,则电压表V1的示数U1变大,再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E-I(r+R1)=U2,可知电压表V2的示数U2变小,故B错误,A正确;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r,由于r不变,可知不变,故C正确;电流表的示数I变大,r和R1两端的电压增大,则U2变小,所以变小,故D错误. 7.BC [解析] 电容器在恒定电路中是断路,开关断开,C1、C2并联在电源的两端,故电势差等于电源电动势,又因为C1电容大,根据电容的定义式C=,可知C1带的电荷量比C2带的电荷量大,故A错误,C正确;开关闭合后,电路是R1、R2与电源组成的串联电路,可得a、b间电流为I==2 A,故B正确;电容器C1两端电压为U1=IR1=6 V,电容器C2两端电压为U2=IR2=12 V,C1的电容是C2的电容的2倍,根据C=,可知C1带的电荷量等于C2带的电荷量,故D错误. 8.AC [解析] 电源1与电源2的电动势为图线的纵轴截距,即E1∶E2=10∶10=1∶1,电源1与电源2的内阻为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r1∶r2=∶=3∶2,A正确,B错误;该小灯泡分别与电源1、电源2单独连接时,其图线的交点即为电路中干路电流和路端电压,有R1= Ω,R2= Ω,所以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的电阻之比是R1∶R2=21∶25,C正确;根据P=UI,可得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是P1∶P2=(3.5×5)∶(5×6)=7∶12,D错误. 9. [解析] 电路稳定后,电容器相当于断路,电源的总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