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4535

6.16.1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表格式)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96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6.16.1,遗传,变异,现象,教案,格式
  • cover
课 题 遗传和变异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授课PPT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等概念,学生能够形成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基本生命观念,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2.通过分析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解释生物界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开展探究活动 “个体间性状的比较”,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观察和比较自身与同学的性状,提升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4.通过讨论遗传和变异现象,学生能够形成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能够准确识别生物的性状,区分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通过实例分析和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的普遍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生物性状中归纳出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特征,理解遗传信息在亲子代间传递与性状表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遗传和变异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有趣的图片,包括小猫家族中猫妈妈和小猫们毛色相似但又有细微差异的图片,以及人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在外貌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不同点的照片。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你们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小猫和猫妈妈毛色会有相似和不同?我们人类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外貌特征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新课讲解 一、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现 1.性状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性状的内容,展示苹果的图片,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个苹果,它有哪些特征呢?”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并讲解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生物学上称为生物的性状。接着,列举人体的一些性状,如头发的颜色、眼睛的形状、有无耳垂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性状概念的理解。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观察苹果图片,思考并回答苹果的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等。倾听教师讲解,结合自身和身边同学的情况,理解人体性状的例子,如有的学生可能观察到自己是直发,有的同学是卷发,这些都是性状的体现。 2.相对性状的概念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 “个体间性状的比较” 活动,让学生 4 人一组,互相观察并记录组内成员以下性状:眼睑(单眼皮或双眼皮)、酒窝(有或无)、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能或不能)。活动结束后,邀请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提问:“通过这个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存在不同表现类型。然后,讲解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在生物学上叫相对性状。为了加深理解,展示更多相对性状的例子,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番茄果实的红色和黄色等,并强调相对性状并非只有两种不同类型,像人的眼色有蓝色、茶色和黑色;牡丹花有红色、黄色、绿色和白色等。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认真观察并记录其他成员的性状,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发现不同同学在同一性状上有不同表现。倾听教师讲解,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观察教师展示的更多例子,巩固对相对性状的认识,可能会提出一些关于相对性状判断的疑问,如兔子的长毛和白毛是不是相对性状等。 二、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1.遗传现象 (1)教师活动:展示一些家庭亲子照片,如孩子和父母在外貌上非常相似的照片,如眼睛形状、脸型相似等。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些照片,你们能发现子女和父母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回答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相似性。接着,讲解这种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叫做遗传。为了进一步说明,列举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等俗语。展示书上有关性状遗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