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914801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4974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2025-2026
,
必修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学年
(
课件网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郭沫若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新诗的基本特征及郭沫若的文学地位。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与历史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时代责任感。 认识作者 回到那个风雷激荡的时代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 曾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中国现代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之一,甲骨四堂之一。 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思想家、书法家、政治家 写作背景 回到那个风雷激荡的时代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文体知识 回到那个风雷激荡的时代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01 初读感知 聆听时代号角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朗诵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豪迈、奔放、激昂 02 细读品味 解读意象之力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涉及的意象,完成相应表格。 意 象 特 点 意 境 白云 北冰洋 太平洋 地球 洪涛 力 无数、怒涌(拟人) 壮丽 无限,推倒地球(拟人) 被推倒 滚滚的 气势磅礴 宏大、 阔远、 雄奇、 气势磅礴。 白云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意象分析 传统意象:轻盈、飘忽、柔美 本诗意象:“无数的白云”——— 量的厚重 “怒涌”——— 力的狂飙(情感的外化) 结论:被赋予力量和情绪的崭新意象。 太平洋 意象分析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无限”:空间与力量的极致夸张。 “推倒”:拟人修辞,将其塑造成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 象征:五四运动的巨大声势 / 世界工业文明的不可阻挡之势 意象分析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毁坏:打破旧世界、旧文化 创造:建立新世界、新文明 努力:坚持奋斗、承担责任 结论:层层递进,体现了从破到立再到坚持的完整革命精神。 03 深读探究 走进巨人内心 请思考,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形象分析 巨人的形象,其实就是诗人自我的形象。 视角:立于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宏大的视角) 行为:放号(吹响时代的号角) 目标:掌握、驾驭那股排山倒海的力量(破坏与创造) 内核:火热的心、澎湃的激情、推翻与创造的革命理想 结论:这是五四时期觉醒的、豪迈的、充满力量感的革命青年的象征。 诗歌艺术特色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故都的秋 同步精选练(含答案)(2025-09-19)
江苏省盐城市七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9-18)
7.《兼爱》课件(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09-19)
黑龙江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19)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