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之歌》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等生字,会写“杨、松、柏”等生字,读记书后题中的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两句话。 3.通过读文、看图,认识树木,初步了解树木的特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前两句话,通过读文、看图,认识树木,初步了解树木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前两句话,通过读文、看图,认识树木,初步了解树木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像伞不是伞,脚在土里站。”猜一猜,这是什么?打一植物。(树) 2.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大自然,继续探寻植物密语,看,这些树你们认识吗? 是啊,树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树的奥秘。 (板书:树之歌) 二、任务一:探秘树之密语 1.听读任务 认真听读课文,听清读音,注意停顿和末尾的字的韵母。 点拨:启发学生发现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末尾的字押“ang” 韵,感受诗歌押韵的特点,朗读的时候突出这几个字,会更有儿歌的韵味。 2.自读任务 (1)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 (2)认读树名:把树的名字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知树名,找特点 (1)指名读文:找两名同学读读前两句话,同学们说说写了哪些树。(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 (2)指导学习“梧、桐、枫、松、柏”:这些字都是树的名字,你记住了吗?怎么记住的? 预设:借助形声字的规律,这几个字左边都是木字旁,可以看右边声旁想字音。 (3)引导认识树木:到课文里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各自的特点吗? ①出示:杨树高,榕树壮。 引导调动生活经验说特点:你见过杨树、榕树吗?说说特点。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感受特点。(板书:杨树 高 榕树 壮) ②出示:梧桐树叶像手掌。 引导:梧桐树的树叶像什么? 预设:梧桐树叶的形状像手掌。(板书:梧桐 叶子像手掌) 指导认读“掌”:伸出你的手掌看看像不像? 引导记忆字形: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预设:换一换的方法(“常”字的下面换成“手”)。 拓展组词:还能组什么词语? 手掌还有一种说法叫(巴掌);手掌的中心叫(掌心);给别人鼓励时会(鼓掌),鼓掌就会有(掌声)…… (4)过渡:树木除了生长的形状不同,颜色也有差异。 ①出示: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看图片、读句子:看着图上的两种树,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两种树木的颜色不同(枫树红,松柏绿)。 ②再读句子:它们在什么时候是这样的颜色?关注季节不同:枫树秋天红,松柏四季绿。(板书:枫树 秋天红 松柏 四季绿) ③指导体会“披绿装”: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人穿绿衣服一样。 (5)播放情景视频,学生练习朗读。 (6)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背诵前两句话。 说明“杨树”和“榕树”样子的词语是( )和( )。枫树叶子的颜色在( )的时候是( )色的。( )和( )一年四季叶子都是( )的。 三、任务二:探秘字的秘语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下面我们再来学习这些生字的书写,下面这些生字你是否关注了呢?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树 杨 松 柏 点拨: (1)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树、杨、松、柏”都是木字旁的字。“树”注意中间的“又”字第二笔是点;“杨”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撇弯钩、撇、撇,横撇弯钩一笔写成;“柏”右边的竖贴在竖中线上;“松”右边的“公”,第一笔撇到“木”的旁边,捺落在横中线上。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