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16229

9.《说“木叶”》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20979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 萧萧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落木”是什么意思? ———树叶 落木 为什么不用“树叶” 或“落叶”? 诗人描摹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是不是说漫天的木头从天而降呢? 林庚 说“木叶” 学习目标: 1、理解“木”的艺术特征和“木叶”的艺术形象。 2、学会鉴赏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3、在诗歌鉴赏中,引导学生做一个敏感而有修养的鉴赏者。 袅袅(niǎo niǎo) 陆厥(jué) 浦(pǔ) 皎皎(jiǎo jiǎo) 灼灼(zhuó ) 亭皋(gāo) 陇首(lǒng ) 寒砧(zhēn) 庾信(yǔ) 涔阳(cén) 冉冉( rǎn) 柳恽(yùn) 言筌(quán) 读准字音 林庚(1910— 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在唐诗研究方面,他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 走近作者 解题 “说”是一种文体。“说”就是“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写法较灵活。“说木叶'”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词,这个形象。 1.发现问题:“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带问题阅读课文 2.分析问题:分析“木“字的两个艺术特征。 3.总结全文:艺术领域;一字之差,差之千里。 课文第一自然段,列举了屈原、谢庄等四人的诗句,有何作用? 内容:为了说明从屈原起“木叶”就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令人信服; 结构:为下文的分析张本(铺垫)。 树 木 满树的叶子 浓阴 水分很充足 浓绿 木头木料、木板 树干 落叶 秋天 微黄 干燥 01 高树多悲风, 海水扬其波。 02 秋月照参岭, 寒风扫高木。 品味“木“的丰富意蕴 比 较 木 的 特 征 “木”比“叶”显得更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文本探究 意象 场合 外形 颜色 质感 意味 联想 (落) 木(叶) 树(叶) 我 树 我 (叶) 我 春夏之交 秋风叶落 脱尽叶子 枝叶繁茂 绿(叶) 褐绿(干) 干燥 饱含水分 空阔疏朗 饱满绵密 离人的叹息 游子的漂泊 清秋的性格 密密层层 浓阴满地 枯黄 2.为什我在古典诗歌中,“木”暗示了“落叶” 因为“木”具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去了。 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文本探究 归纳总结“木叶”的特征。 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属于风,属于爽朗的晴空 微黄干燥 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单纯 场合: 秋天叶落 情感: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 总结: 树(叶)———繁茂的枝叶 密密层层 浓阴 饱满 无飘零之意 落叶———繁密 湿润 飘零之意 木叶———落叶的因素 木质的树干 微黄 干燥 空阔 疏朗 落木———无“绵密”之意 空阔 研读课文第7段 这段的在结构和内容方面分别有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本段重新回到开篇的论题上,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在内容上,本段通过概念上相差无几的“木叶”“树叶”在艺术形象领域里“一字千金”的巨大差别来突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重要意义,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发现问题(1—3) 分析问题 (4—6) 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 总结全文 (7) 艺术领域: 一字之差 相隔千里 全文思 路 “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 主 题 作者通过说“木叶”,告诉人们诗歌语言是富于暗示性的,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