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普、少”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冲、系”,会写“葫、芦”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声明、神仙”等14个词语。 2.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3.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2.能发挥想象,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普、少”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冲、系”,会写“葫、芦”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声明、神仙”等14个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宝葫芦,提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预设:一个葫芦。 2.引出课题: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是一个有故事的宝葫芦。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宝葫芦的秘密) 4.聚焦课题,引发思考。 提问:读了课文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1:宝葫芦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2:宝葫芦有什么秘密? 预设3:宝葫芦能做什么呢? 5.认识作者张天翼。 (1)张天翼:中国现代作家。他的童话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主要作品:《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大林和小林》《不动脑筋的故事》等。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读一读:带着自己的疑问,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一标:标出自然段序号。 (3)圈一圈:圈出难读或难理解的生字、新词。 2.掌握字音,理解字义。 (1)引导认读。 ①出示“会认字”:普通、少年、规矩、脚丫、龙宫、掘地、希望、冲着、联系、向日葵、瘦长、罢了 ②学生自读。 ③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提示:“宫、冲”是后鼻音;“少、瘦”是翘舌音;“少、冲、系”是多音字。 ④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⑤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多音字“少、冲、系”。 点拨1:“少”shǎo 时,意思是数量小,与“多”相对。可组词少数、减少;读作shào 时,意为年纪轻。可组词少年、少女。 点拨2:“冲”读 chōng 时,有快速朝某方向猛闯、突破的含义。可组词冲破、冲击。读作 chòng 时,属方言用法,有 “凭、根据” 或者 “朝、向” 的意思。可以组词冲着、冲劲。 点拨3:“系”读 xì 时,表示关联、联结。可组词关系、联系;读jì 时,意思为结、扣 。可组词系红领巾、系鞋带。 (3)玩“数葫芦”识字游戏,检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再读课文,根据“人物———事件———结果”简要概括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提问:推动情节发展的人物有哪些? 预设:王葆是主要人物,“奶奶”是次要人物。 (2)追问:故事的经过是怎样的? 预设:王葆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 (3)追问:结果怎么样? 预设:王葆总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3.梳理文章结构: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尝试着梳理一下文章结构。 (1)提问:课文首先讲了些什么呢? 预设:课文的第1-4自然段写“我”向大家介绍自己。 (2)追问:随后,课文又用大量篇幅来描写了什么事情呢? 预设:课文的第5-17自然段写“我”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 (3)追问:课文最后又描写了什么? 预设:课文的第18-21自然段讲述了“我”幻想得到一个无所不能的宝葫芦。 4.探究答案,解答疑问。 (1)提问:宝葫芦是什么? 预设1:传说故事里能实现愿望的那种宝葫芦。 预设2:奶奶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 (2)追问:宝葫芦有什么秘密?(课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