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水资源》教学设计 课题名 3.2水资源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培养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地理实践力: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用水。 教学重点 借助地图等相关资料,描述我国的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熟悉我国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难点 借助地图等相关资料,描述我国的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 熟悉我国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水资源》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一)时空分布不均 教师:“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结合下图表,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数量特点。 学生:看图分析: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人均不足。 教师讲解:通常用河流径流总量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多少。 河流径流量的多少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水资源概况和量化指标。 教师:读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学生: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 教师:读图,分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配关系。 学生:看图得出: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 【设计意图】掌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师强调:北方更缺水。 小组活动:认识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1. 对比水资源总量和土地面积占全国的比重,从水资源占有量的角度分析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京津冀的土地面积为全国的2%,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1%,地多水少。 2. 对比水资源总量和耕地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从供需关系的角度分析京津冀水资源短缺的社会经济原因。 华北平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工农业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更多,人均水资源量小,更加剧了缺水状况。 3. 有人说,我国最“干渴”的地区并非沙漠广布的西北地区,而是京津冀。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说说理由。 同意。京津冀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和河流数量都较少,也缺水,但西北地区人口较少,对水的需求量小。 【设计意图】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深入分析某地区缺水的原因。 教师:读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特点。 学生: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 教师:读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学生:水资源总量的年际变化大。 教师:想一想,水资源年际变化大有什么影响? 学生:容易造成旱涝灾害,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设计意图】掌握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 教师拓展:联系已学过的气候和河流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学生:(1)空间分布不均原因: ①东部为季风区,降水多;西部为非季风区,降水少。 ②南方雨季比北方长。 ③南方河流比北方多,东部河流比西部多。 (2)时间分布不均原因: ①降水由夏季风带来,集中在夏秋季; ②夏季风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设计意图】知识前后串联,形成系统思维。 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教师:我国在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方面,主要有哪些措施呢?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回答: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缓解“人多水少”(从农业、工业、家庭三方面努力) 兴建水库———缓解时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缓解空间分布不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从水量、水质、工程量、施工难度等角度分析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优点及缺点。 学生:分析填表: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小组活动:家庭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