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人口》教学设计 课题名 1.2人口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了解并描述中国人口数量的基本状况。 综合思维: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地理实践力: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并积极践行,珍爱兄弟姐妹。 教学重点 借助地图等相关资料,描述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政策和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借助地图等相关资料,描述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政策和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通过刷抖音:“五一”假期景区爆满和高速堵车的视频,感受中国人口众多,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一)世界人口大国 教师讲解: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约14.12亿。 学生:通过数字14.12亿了解我国人口众多。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读图1.10,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学生:看图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口增长较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原因分析: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 教师:读图1.10,观察1982年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变化?在世界人口的比重变化如何?原因可能是什么? 学生:看图分析: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降低;原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教师强调: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中分析数据得出人口数量特点的能力。 教师讲解:为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不断优化人口政策。 学生看图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 教师提问: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国情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总结:新生人口显著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 教师:针对目前国情,我国实施相对宽松的人口政策并配套支持措施。并播放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具体举措。 【设计意图】关注时政,培养学生关心家国大事,增强爱国情感。 小组活动:认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1. 根据表1.3的数据,参照图1.11中已绘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完成图1.11的绘制。 2. 总结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 0—14岁人口先快速减少,后缓慢回升;15—59岁人口先增多后减少;60岁及以上人口逐渐增多。 3. 从劳动力供应和消费的角度,讨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力供应角度: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增后降,将导致劳动力资源从充裕转向紧缺,可能推高用工成本,影响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消费角度:老龄化加剧将增加医疗、养老等服务需求;少儿人口比重回升可带动教育、母婴用品等消费增长。 4. 谈谈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可应对人口老龄化; 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均衡发展; 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及人口政策。 人口分布不均 教师:想一想,如何描述某一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 学生:回顾七上所学,回答:人口密度。并回忆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 教师讲解:2020 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约为147 人/ 千米2,接近世界平均人口密度(60 人/ 千米2)的2.5 倍。 学生得出:我国的人口密度较大。 教师:读图,分析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学生:看图分析得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密西疏。 教师:读图,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学生:阅读课本看图查找。 教师拓展: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原因。 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分析: 【设计意图】综合分析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小组活动:认识我国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