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3(1)去括号 作业设计 A 层作业(基础题) 一 、作业内容 1.去括号: (1)2m+(3n-4)= (2)3x+(2x-6)= (3)-16(p-0.5)+4 p= _ _ · 2.判断下列去括号有没有错误,如有错误,请改正: ①x -(3x-2)-x -3x-2 ②7a+(5b-1)+7a+5b+1 ③2m -(3m+5)-2m -3m-5 ④-(a-b)+(ab-1)=-a-b+ab-1 3、化简: -2(x-3y)+3(2x-y)-4(2x+3y) 二、时间要求(10分钟) 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在10分钟以内完成基础性作业部分的内容,确保做题的效率和完成的质量。 三、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等级 备注 A B C 答题的准确性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 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答题的规范性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解法的创新性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 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级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 综合评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 等。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要求学生会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其中, 第(1)、(2)、(3)小题分别从括号前面系数为1,递进到系数不为1的正 数,再变式到系数为负数,考查学生对法则的灵活运用,作业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去括号后对题中“符号”的处理 第2题通过给出4个去括号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正误并改正,进一步检查学生对于去括号法则的熟练运用,加深学生对去括号中易错点的区分,加以避免,掌握去括号的过程中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 思维的严谨性. 第3题让学生发现整式加减的常见结构,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B 层作业(提高题) 一 、作业内容 1.先化简,再求值. a +(5a -2a)-2(a -3a), 其中a=-5. 2.有理数 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1)用“>”或“<”填空: b-c 0,a+b 0,c-a 0; (2)化简: b|-c|+|a+b|-|c-a|. 三、评价设计 作业评价表 评价指标 等级 备注 A B C 答题的准确性 A等,答案正确、过程正确。 B等,答案正确、过程有问题。 C等,答案不正确,有过程不完整;答案不 准确,过程错误或无过程。 答题的规范性 A等,过程规范,答案正确。 B等,过程不够规范、完整,答案正确。 C等,过程不规范或无过程,答案错误。 解法的创新性 A等,解法有新意和独到之处,答案正确。 B等,解法思路有创新,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C等,常规解法,思路不清楚,过程复杂或 无过程。 综合评价等级 AAA、AAB综合评价为A等;ABB、BBB、AAC 综合评价为B等;其余情况综合评价为C 等。 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第1题考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同时,也考查代入数字求值,有一定综合性. 第2题结合数轴,综合考查了绝对值的性质和去括号法则进行化简,再次经 历比较大小、去绝对值、去括号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C 层作业(实践题) 一 、作业内容 阅读与理解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 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 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 “più” (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最后变成了“+”号. “ 一”号是从拉丁文 “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 再省略 掉字母,就成了“一”了.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