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1144

第5章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

日期:2025-10-2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15346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必修,选择性,2019,科版,物理
    第2节 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教材链接] 1.新核 2.(1He (2e 3.激发态 [物理观念] (1)4 2 X→Y+He (2)不变 1 X→Y+e (3)质量数 核电荷数 (4)质量数 核电荷数 例1 A [解析] 发生一次α衰变,原子核释放出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形成新的元素,衰变方程为X→Y+He,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形成新的元素,衰变方程为X→Y+e,可以看出,发生一次α衰变,新元素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发生一次β衰变,新元素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假设U发生x次α衰变,发生y次β衰变,最终得到Pb,所以可得出235-4x=207、92-2x+y=82,联立解得x=7,y=4,故选A. 例2 AC [解析] 原来静止的核在放出粒子的过程中总动量守恒,所以粒子和新原子核的速度方向一定相反,且新原子核和粒子的动量大小相等,由左手定则判断可知α衰变的轨迹为外切圆,β衰变的轨迹为内切圆,所以A正确,B错误;由r=可得,动量一定时,电荷量小的半径大,所以b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则C正确,D错误. [教材链接] 1.半数 2.M 3.原子核自身因素 4.大量 一个特定 [科学推理] N原 m0 例3 C [解析] 半衰期不受环境、压强、所处状态、存在形式等因素影响,由元素本身决定,A、B错误,C正确;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的衰变不适用,D错误. 例4 D [解析] 根据衰变过程中的质量数、电荷数守恒规律可知,发生β衰变后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即产生N,选项A错误;原子核衰变的电子由原子核内部的中子产生,选项B错误;半衰期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所以不会因为温室效应改变,选项C错误;若测得一古木样品的C含量为活体植物的,说明经过了2个半衰期,因此大约距今时间为5730×2年=11 460年,选项D正确. [教材链接] 1.(1)停止吸收 14C (2)射线 行踪 (3)②能量 ③穿透 2.(1)②核泄漏 ③医疗照射 (2)①铅制 ③屏蔽物 例5 D [解析] α射线穿透能力弱,故不能用来测量钢板厚度,A错误;射线照射患处杀死癌细胞是治疗癌症的一种方法,癌细胞在射线照射下破坏得比健康细胞快,故B错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比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长,故C错误;利用γ射线照射种子,会使种子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可以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故D正确. 例6 AD [解析] 钴60放出的γ射线穿透能力强,半衰期长,选项A正确,B错误;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弱,氡222放出的是α射线,选项C错误,D正确. 随堂巩固 1.D [解析] 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α射线的电离作用,使空气中气体分子电离成导体,将静电放出,故A错误;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但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因此不能用来透视人体,故B错误;DNA变异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故C错误;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在用于治疗肿瘤时要严格控制剂量,故D正确. 2.BC [解析] 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核反应遵循的是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故A错误;根据核反应的特点可知,核反应U→Th+He属于α衰变,故B正确;核反应N+He→O+H属于人工核反应,故C正确;β衰变是原子核的衰变,与核外电子无关,β衰变时释放的电子是由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的同时释放出来的,故D错误. 3.D [解析] 钍232核转化成铀233核的过程是核反应过程,不是化学反应过程,选项A错误;钍233核与钍232核电荷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选项B错误;铀238核与铀233核电荷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选项C错误;钍233经过两次β衰变后生成铀233,每次β衰变中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放出一个电子,铀233核比钍233核多两个质子,选项D正确. 4.D [解析] 120 d=5×24 d,可知120天为五个半衰期,则钍未发生衰变的质量为m=m0·5=,则已经发生衰变的钍的质量为原来质量的=,故选D. 5.2 3  [解析]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得Z=2,A=3,经过50年,排入海水中的氚的剩余质量为m'=m=m.第2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