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将相和 < 第二课时 > 会场之争与将相之争———感悟蔺相如的勇敢与廉颇的直率 1、学习“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能概括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关键语句,感受蔺相如维护国家尊严的坚定和廉颇直率坦荡的性格。 3、体会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 学习目标 和氏璧见证了蔺相如的智慧与胆识。但秦王的野心并未熄灭,又有了险象环生的渑池之会,以及之后那段“将相和”的———千古美谈。 课文赏析 1、默读第二个故事。 2、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找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 渑池会面 [起因]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 [经过]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 [结果] 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蔺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特点? 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鼓瑟,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在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而蔺相如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所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廉颇作为一名武将,非常有威慑力。渑池会上廉颇与蔺相如同心协力,共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为下文的负荆请罪埋下伏笔 渑池会面后蔺相如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超过廉颇 1、默读第三个故事。 2、试着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找出描写蔺相如和廉颇言行的句子,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 负荆请罪 [起因] 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 [经过]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 [结果]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写出了将相不和的原因。廉颇的语言简短直接、咄咄逼人,表现出了他居功自傲。 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直接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语言 廉 颇 蔺相如 廉 颇 蔺相如 ……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写出了廉颇的诚恳、坦率。体现了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品质。 写出了蔺相如对廉颇谦让的态度。和对秦王时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行为 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人物 优点 缺点 ——— 蔺相如 廉 颇 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居功自傲、心胸狭窄(初期) 再读课文,分析是什么原因让蔺相如和廉颇最终和好的? 再读课文 课后作业 1、梳理两个故事脉络和人物特点。 2、向家人讲述“负荆请罪”的故事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