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1741

第二单元第4课时不同的天气(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024)

日期:2025-09-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03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格式,教科,科学,上册,二年级,学年
  • cover
课题名称 不同的天气 课时 第4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本课属于“地球系统”学习领域中的“天气与气候”主题。学生应能识别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阴、雨、雪、风等,并用语言描述其基本特征。能够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和主要现象,初步建立天气变化的时间意识。了解不同天气对人类活动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形成关注自然环境变化的习惯。强调通过日常观察积累经验,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学业质量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能说出至少三种天气类型及其典型表现;能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简单符号或图画记录天气;能结合生活经验说明某类天气带来的便利或不便。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常见的天气类型,如晴天、阴天、雨天、刮风天等,并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其特点,如“太阳出来了”“天上有很多云”“地面湿漉漉的”。能够在校园内实地观察并判断当天的天气状况,填写“天气的特点”记录单,注明具体时间和地点。通过回忆和个人经历,举例说明不同天气对我们穿衣、出行、户外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如雨天要打伞、穿雨鞋。能结合课本插图和生活经验,讲述某些天气对动植物的行为影响,如蚯蚓雨后钻出泥土、燕子低飞预示下雨。愿意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养成每天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在研讨中积极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学习重点 认识并区分常见天气类型(晴、阴、雨、风等),掌握其基本特征描述方法;能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天气观察,准确判断当前天气状况;学会使用文字和简单符号记录天气现象,填写规范的记录单;理解天气变化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能举出具体事例说明影响;初步感知天气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调节作用。 学习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模糊的“今天有点冷”转变为具体的“今天是阴天,有微风”,提升描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是教学的主要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将“温度高低”与“天气类型”混淆,需明确天气主要指天空状况(云量、降水、光照)而非气温。在记录过程中,学生容易忽略时间与地点信息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写“下雨了”即可,缺乏时空定位意识。此外,如何帮助学生建立长期观察的耐心与责任感,避免“一次记录即结束”的短期行为,也需要通过机制设计加以引导。 评价任务 1. 能否正确识别四种基本天气图标晴、阴、雨、风,并说出对应名称。 2. 是否能在校园实地观察后,独立完成“天气的特点”记录单,包含地点、日期、时间、现象描述四项内容。 3. 能否在小组交流中说出至少两种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具体影响,如“下雨天我不能在操场踢球”。 4. 能否根据图片(如燕子低飞、晒秋场景)推断天气状况及其对动植物或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是否表现出对天气变化的兴趣,主动询问“明天会下雨吗?”等问题。 资源 与建议 准备常见天气类型的卡片(图文结合),每组一套用于分类游戏。打印统一格式的“天气记录单”,每人多份,便于连续记录。建议结合学校作息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组织一次集中观察活动,确保光线充足、便于行动。可设置班级“天气角”,张贴每日天气记录表和学生绘制的天气图画。鼓励学生自带小本子作为“天气日记”,持续追踪一周变化。提醒学生观察时注意安全,雨天防滑,大风天远离高空悬挂物。教师可提前收集本地近几日天气预报截图,用于对比验证。 学 习 过 程 一、情境导入:雨后的世界 (1)教师讲述:“昨天刚下过一场雨,今天我们走出教室,发现空气特别清新,树叶绿得发亮,还有小朋友在水洼边踩水玩。”出示课本第35页背景图:穿黄色雨衣的孩子和三只小鸭子在雨后的水洼边。 (2)提问:“雨停了之后,天气变得怎么样?你们喜欢这样的天气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描述凉爽、湿润、干净等感受,引出“天气会有哪些变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