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1743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024)

日期:2025-09-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8次 大小:203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格式,教科,科学,上册,二年级,学年
  • cover
课题名称 不同的季节 课时 第5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本课属于“地球系统”学习领域中的“天气与气候”主题延伸。学生应能识别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基本特征,知道季节变化是地球家园的自然规律之一。能够通过观察动植物形态与行为的变化、气温冷暖、衣着增减等现象判断当前所处的季节。能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图片、卡片等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表达自己对季节的感受与喜好。强调通过多感官参与和生活经验积累建立季节认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业质量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能说出四季的名称及其典型自然现象;能描述季节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愿意参与季节主题的探究活动,在交流中分享个人体验。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能按顺序排列。能够结合当前校园环境的实际观察,判断现在所处的季节,并列举至少三个支持证据,如树叶颜色、花开情况、气温高低等。能回忆并描述身边常见动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如春天小草发芽、夏天蝉鸣、秋天落叶、冬天动物冬眠等。通过“季节盒子”分类游戏,将代表不同季节特征的卡片正确归类,理解每个季节的独特景象。在研讨中回答“不同季节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穿衣、饮食、户外活动等方面的调整。愿意持续关注季节更替,表达对大自然变化的喜爱之情,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与生命关怀。 学习重点 认识四季的名称及其基本特征;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判断当前季节;掌握季节变化带来的典型自然现象,如植物生长周期、动物行为模式、气温起伏等;理解季节更替是地球运动的结果之一,虽不深入讲解原理,但建立初步概念;学会用图画、语言等方式表达对季节的感受;完成“季节盒子”中的分类任务,提升信息整理能力。 学习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从零散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系统的季节特征,避免仅凭单一因素(如温度)判断季节,是教学的主要挑战。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冷就是冬天”“热就是夏天”,需引导他们综合考虑多种现象,如即便某天很冷,若桃花盛开仍属春季。对于“季节为什么会变化”这一深层问题,如何在不涉及地轴倾斜等复杂知识的前提下给予合理解释,需要巧妙设计语言。此外,城市环境中季节特征不如乡村明显,学生对“候鸟迁徙”“农事活动”等现象缺乏直观感受,需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补充认知。 评价任务 1. 能否正确说出四个季节的名称,并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 2. 是否能在校园观察后,独立判断当前季节,并列举不少于三项观察证据。 3. 能否将十张自然现象卡片(如桃花开、荷花盛、枫叶红、雪花飘)准确放入对应的“季节盒子”中。 4. 能否在小组讨论中说出至少两种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如“秋天要穿外套”“夏天可以吃西瓜”。 5. 是否能在拓展环节讲述一种动物过冬的方式,如大雁南飞、青蛙冬眠。 资源 与建议 准备四只标有“春”“夏”“秋”“冬”的纸盒作为“季节盒子”。制作一套季节特征卡片(每季5-6张),内容包括典型植物、动物行为、气象现象、人类活动等,图文并茂。打印“我的季节发现”记录单,供学生填写观察结果。建议选择季节转换期开展教学,便于对比前后变化。可提前拍摄校园同一地点在不同季节的照片制成展板,直观展示变迁过程。鼓励学生带来家中拍摄的季节照片参与分享。提醒学生户外观察时注意安全,不在湿滑地面奔跑,远离枯枝断木。 学 习 过 程 一、情境导入:四季的画卷 (1)教师展示课本第38页背景图:山水风景,前景有红色植物。提问:“你们看这幅画,猜猜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关注植被颜色、人物衣着等线索。 (2)播放一段轻音乐,依次出示春花、夏阳、秋叶、冬雪的图片,营造四季流转的氛围。提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