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5 平面上的距离 1.5.1 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探究点一 求两点间的距离 探究点二 由两点间的距离求参数 探究点三 坐标法的应用 ◆ ◆ ◆ ◆ 课前预习 课中探究 备课素材 练习册 答案核查【导】 答案核查【练】 【学习目标】 1.能推导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会分析公式中相关量的几何意义. 2.能根据给定的两点坐标熟练运用公式求两点间的距离. 3.会用坐标法证明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知识点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为 _____. (1)当直线平行于轴时, _____; (2)当直线平行于轴时, _____; (3)特别地,原点与任一点间的距离 . 【诊断分析】 (1)已知点,,且,则 的值为1.( ) × (2)若,,则线段的中点坐标为 .( ) √ (3)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 .( ) × (4)当, 两点的连线与坐标轴平行或垂直时,两点间的距离公 式不适用.( ) × 探究点一 求两点间的距离 例1 已知的三个顶点,, ,试判断 的形状. 解:方法一: , , , ,且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 , , . 又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变式 若点在轴上,点在轴上,线段的中点为,则 等 于( ) A.10 B.5 C.8 D.6 [解析] 由题意得, ,所以 .故选A. √ [素养小结] 计算两点间距离的方法: (1)对于任意两点
和
,有
; (2)对于两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相等的情况,可直接利用距离公式 的特殊情况求解. 探究点二 由两点间的距离求参数 例2 已知点,,当 取得最小值时,实 数 的值为__. [解析] 因为点, ,所以 ,故 当时, 取得最小值. 变式 已知点,,,且,则 的值是 ( ) A. B.2 C. D. [解析] 因为点,,,且 ,所以 ,解得 . √ [素养小结] 已知所求点的相关信息及该点到某点的距离满足某些条件时,设出 所求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建立关于所求点的坐标的方程 或方程组求解. 探究点三 坐标法的应用 例3 用坐标法证明:若四边形是长方形,则对直线 上任意一点 ,等式 恒成立. 证明:以为坐标原点,边所在直线为轴, 边所在直 线为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则,,, ,直线 的方程为 . 设,则 , ,所以 . 变式 如图,,,三点共线,和是在直线 同侧的两个 等边三角形.试用坐标法.证明: . 证明:如图所示,以点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 轴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和的边长分别为和 , 则,,, , 所以 ,,所以 . [素养小结] 利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 (1)建立坐标系,用坐标表示有关的量; (2)进行有关代数运算; (3)把代数运算的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已知斜率为的直线上的两点, ,由两点间的距 离公式可得 ,或 .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变形运用 解: , 的 几何意义为轴上一点到点 ,距离的和,如图所示, 设 为点关于轴的对称点,连接,则当点 为直线 与轴的交点时,点到, 两点距离的和最小,最小值为, 两 点间的距离. 因为 , 所以函数的最小值为 . 例1 求函数 的最小值. 例2 费马点是指三角形内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当三 角形的三个内角均小于 时,费马点 与三个顶点连线正好 三等分费马点所在的周角,即,, 两两之间的夹角均为 .根据以上性质,求 的最小值. 解:由题意知,的几何意义为点 到点 ,, 的距离之和. 由题可知,当取得最小值时 ,且 在 轴上. 此时(其中 为坐标原点), , . 故的最小值为 . 练习册 1.[2025·湖南邵阳七中高二期中]已知,,则, 两 点间的距离为( ) A.5 B. C.3 D. [解析] 因为,,所以, 两点间的距离为 .故选B. √ 2.[2025·江苏扬州大学附中高二期中]已知 的顶点为 ,,,则 边上的中线长为( ) A.4 B.5 C. D. [解析] 设的中点为,因为,,所以 . 又,所以边上的中线长 .故选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