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2305

初中心理健康 11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培养良好性格》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21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247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心理健康,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
  • cover
11《培养良好性格》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培养良好性格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属于心理健康教育板块,聚焦性格塑造这一核心主题,旨在帮助初中生认识性格的可塑性,掌握培养良好性格的方法,并付诸实践。八年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性格对其人际交往、学习态度及未来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本课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理论讲解、实践活动、反思作业四部分展开,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转折期,具有以下特点:自我意识高涨强烈关注自我形象(如“别人怎么看我”),对性格、能力等产生深度反思,但易陷入主观偏执(如过度自卑或自负)。情绪波动明显受激素水平影响,情绪易受小事触发,冲动行为增多(如因冲突与同学争执)。 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渴望自主决策,但实际能力不足,可能因挫折产生逃避或依赖行为(如拖延、推卸责任)。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性格的定义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掌握改变不良性格的具体方法(如自我评价、助人实践、)。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命果”活动完成自我性格评估,小组合作分析受欢迎性格特质。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冲突解决与榜样模仿,实践性格调整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我反思能力,增强同理心与责任感。 评价内容:生命果表格活动、角色扮演活动 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在课堂、活动中观察打分,批改作业评价。 学生自评:撰写学习心得反思收获与不足。 学生互评:小组内互评表现,交流促进提升。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性格的可塑性及改进方法(如计划表、助人实践)。 学习难点:如何将理论方法转化为日常行为(如坚持执行计划)。 通过案例深度分析、情景模拟演练,结合生活实例强化方法应用,促进知行合一。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情境讨论: - 提问:“小阳因粗心错过交流活动,你有过类似经历吗?性格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 学生分享案例,教师总结性格的重要性。 联系生活,引发共鸣,激活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1. 性格定义与案例: - 讲解性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结合小阳的转变案例。 - 强调“85%成功源于性格”的教育家观点。 2. 改变性格的方法: - 通过“七海导航”内容,归纳三步骤:自我评价→助人实践→行为计划表。 让学生分享自身经历,将抽象的性格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性格对生活产生的实际影响,为后续学习奠定现实基础。 三、活动实践 1. 活动1:“生命果”性格清单 - 学生勾选自身性格(如开朗、粗心),补充未列出的特质。 - 小组任务: - 分享选择理由(如“为什么认为自己粗心?”)。 - 投票选出组内“最需改进的3种性格”(如急躁、依赖)。 2. 活动2:角色扮演训练 - 情境A(冲突处理): - 任务:“因值日冲突当众指责同学后,如何道歉并改进?” - 重点:真诚语言(如“我刚刚太冲动了”)+解决方案(如“我们一起制定值日规则”)。 - 情境B(榜样模仿): - 任务:“模仿班长在运动会中鼓励队友的行为。” - 重点:坚定语气、激励性肢体动作(如拍肩)。 - 评价:观众点评“哪个细节体现了性格改变?” 在小组分享中陈述"为什么选择这个特质",引导学生反思行为背后的原因,培养自我觉察能力。 通过模拟冲突道歉和榜样模仿,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中练习新行为,减少现实情境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