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导入 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学习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了 体会景、理、情有机结合,理解诗人的哲理思考。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素养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古今评价——— “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课前预习 写作背景 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读显身手 整体感知 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任务单 1、朗读课文,注意断句和停顿。 2、概括全文内容,并梳理结构层次。 3、找出每段中心句。 4、翻译全文,注意文中的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学 ·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感受意境。 春江花月夜 全诗概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朗读·思考 “月”意象的特点 第一PPT 月的状态 对应诗句 诗人情感 明月初生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美好兴奋 月上中天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哀而不伤 月渐西落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离愁别绪 月沉江海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无限遐思 题中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月 解题 春:全诗的总背景、大的时间范畴。 夜:具体背景 升起 高照 西斜 坠落 “春”有4句、“江”有12句、“花”有2句、“月”有15句、“夜”有2句。 划分层次 提示:以月升月落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月生 月斜 月悬 月落 月是诗之魂 春 江 花 月 夜 月下之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1———8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