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4975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51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511765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5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现在你身处东晋义熙元年,你有一位好友,他姓陶名潜字元亮。这天,你突然听说,他好好的彭泽县令不做,居然辞官挂印了。事发突然,你满心疑惑,于是去信询问缘由。今日,回信终于到了,却只有一首诗……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上册 陶渊明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围绕诗眼“归”,把握全诗,探究诗人隐居田园背后的深意,把握分析诗歌的方法。 3、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把握诗歌的意象,感受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比较同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曹操和陶渊明,为何两人的选择如此不同。 陶渊明(365—427年) 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他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做过几年小官。中年时与官场决裂,直到贫寒交迫去世。 诗人简介 陶渊明的经历 早年 28岁前 “大济苍生”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大志。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 中年 29 — 41岁 “误入歧——— 晚年 41岁后 “归隐田园”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诗歌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人尊称为“田园诗的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另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诗人简介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 写作背景 不为五斗米折腰 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常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甚至后悔的念头也冒了出来。而当脱离了官场,回到家中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时,他感到无限欣悦。诗歌《归园田居(其一)》,真实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 写作背景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公元406年)。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五个方面描写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 课文所选的是第一首,陶渊明在这首诗中,对人生所走过的历程进行了总结,决心归隐农村,自此,再无出仕。 田园生活的缩影 小陶陶我爱菊爱酒爱生活 田园诗派、隐逸诗人 开创田园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皈依,陶渊明是中国百世田园之主,隐逸诗人之宗。 文学知识 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表现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借以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厌恶,突显诗人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 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意象: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