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4982

8.2《登高》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18205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登高,课件,4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关于登高的名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杜甫 核心素养 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写作背景。 壹 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感受意境之壮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贰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叁 理解“悲”的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博大胸襟。 肆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杜少陵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____”,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_____”这条主线,其诗歌风格基本上是“_____”,“三吏”和“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走进杜甫 杜甫人生四时期 代表作《望岳》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 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二十岁后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落榜,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诗歌内容特点,主要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是指形式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的刚键,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人们经常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晚年的诗歌风格,那么,何谓沉郁顿挫?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被安史叛军俘获,面对混乱的长安写成《月夜》、《春望》等诗。后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写诗把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不朽之作,即“三吏”、“三别”,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代表作《春望》“三吏” “三别” 陷贼和为官时期(45-48岁)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 西南飘泊时期(45-48岁) 弃官携家逃难至成都,后蜀中军阀作乱,漂流到梓州、阆州。后去投靠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死后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的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秋兴》等大量名作。 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本诗作于767年重阳节。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时杜甫56岁,寓居长江边的夔州,且身患重病,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这时的杜甫,生活困窘,病魔缠身。又恰逢重阳,他约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来。他抱病登临山顶。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江水东逝,孤鸟盘旋,猿鸣或闻。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律诗之冠”。 回顾·写作背景 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