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6398

10.《小狗学叫》 说课稿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87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小狗学叫,课稿
  • cover
《小狗学叫》 说课稿 一、说教材:于童话肌理中,触摸“自我”的诗意 《小狗学叫》这篇童话,是20世纪伟大儿童文学作家贾尼·罗大里用童心编织的“生命寓言”。它以拟人化的笔触,让一只迷茫的小狗在“学叫”的旅程中求索,看似荒诞的情节里,藏着最真切的生命叩问———何为“真正的自己”?罗大里曾说“每一件事物中都有一个故事”,而这篇童话,正是将“自我认同”的哲思,藏进了小狗学叫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落里。 文本的妙处,在于“荒诞”与“真实”的辩证统一。小狗学公鸡打鸣、学杜鹃啼叫,看似脱离现实,却精准映照了人在成长中“模仿他人、迷失自我”的普遍困境。这种以“小叙事”承载“大情———的写法,让童话既有儿童喜欢的趣味,又有值得咀嚼的人文厚度。教学中,我们不必急于拆解“主题”,而是要带着学生走进文本的“肌理”———去听小狗学叫时的笨拙,去感它面对质疑时的茫然,去品它最终寻得本真时的通透。正如“诗意语文”所追求的,让文本成为滋养心灵的土壤,让学生在文字的浸润中,自然触摸到“做自己”的生命暖意。 二、说教学目标:以“情”为脉,融“法”于“意” 依据文本特质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诗意语文”“以文化人”的理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 **字词积累,夯实根基**:认识“陌、讨”等12个生字,读准“吗、中、弹”等多音字,理解“孤零零、百发百中”等词语的含义;通过“联系语境猜词义”“结合生活说用法”等方式,让字词学习不再是机械记忆,而是与文本情境、生活体验相连。 2. **预测阅读,对话文本**:学会“边读边预测”的阅读方法,能结合文中线索(如小狗的心情、其他动物的反应)进行有依据的猜想;更重要的是,让预测成为“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不是为了“猜中结局”,而是为了在猜想中走进小狗的内心,感受阅读的“生成之趣”。 3. **朗读品悟,共情人物**: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小狗“迷茫—执———觉醒”的心理,以及公鸡、杜鹃“善意却片面”的态度;让朗读成为“情感的外化”,而非单纯的技巧训练。 4. **想象拓展,滋养心灵**:能大胆预测故事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对比,体会“结局多样,初心唯一”的深意;尝试续编或创编故事,让想象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在创作中深化对“做真实的自己”的理解。 5. **人文浸润,点亮成长**:在童话的诗意流淌中,感悟“不必刻意模仿他人,接纳并成为自己,才是最珍贵的成长”;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思考“如何听见自己心里的‘声音’”,让文本的意蕴真正走进心灵。 三、说教学重难点:于“品读”中破题,于“共鸣”中深化 (一)教学重点 1. 以“读”为核心,通过诗意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配乐读),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触摸小狗的心理变化,感受文本的情感温度; 2. 结合具体语句,体会“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写法,如从“公鸡伸长脖子,扯着嗓子教”感受其认真,从“小狗蹲在地上,支棱着耳朵听”体会其专注; 3. 透过“学叫”的表象,领悟“不迷失自我,才是精彩人生”的人文内涵,让文本的哲思自然融入学生的认知。 (二)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不仅“读出语气”,更能“读出心情”———比如小狗学叫失败后“低下头,尾巴耷拉着”时,如何用语调传递它的失落; 2. 续编或创编故事时,既要保持童话的“童真味”,又要延续“寻回自我”的主题,避免脱离文本的空想; 3. 让“活出真正的自己”这一抽象理念,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从“小狗的故事”自然过渡到“自己的成长”,实现“文本意蕴”到“生命感悟”的转化。 四、说教法与学法:以“情境”引航,让“体验”落地 “诗意语文”主张“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