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6412

16.《富饶的西沙群岛》 说课稿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71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稿
  • cover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说课稿 一、说教材———紧扣课标,把握文本核心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写景状物散文,隶属“自然风光与祖国之美”主题单元。课文以“位置—风光物产—守卫”为叙事脉络,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空间顺序,生动展现西沙群岛的“美”与“富”,语言精准优美,既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优质文本,也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教学目标———三维融合,落实素养要求 1. 掌握“饶、屿、崖”等13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成群结队”等重点词语,能规范书写“富、渔”等易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理清“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写作顺序。 3.通过“图文结合、想象品读”,体会文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4.借助小组合作,梳理西沙群岛的物产种类,学习“总—分”的段落结构(如“海岛”部分先总说“是鸟的天下”,再分述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5.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与丰富物产,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了解英雄儿女守卫西沙群岛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与国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精准定位,突破学习关键 教学重点:1. 结合“五光十色的海水”“多样的海底生物”“热闹的海滩”“鸟的天下”等段落,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2. 积累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学习作者按顺序写景的方法。|紧扣课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贴合文本写景状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文本,将文字描述转化为画面想象,深层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赞美之情,进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二、说学情———立足实际,贴合认知特点 本次教学对象为小学中年级学生,具备以下认知与学习特点: 1. 已有基础:通过此前写景文学习,初步掌握“读文识景”的方法,能借助拼音通读课文;对“海岛”“海水”等事物有模糊认知,但对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独特物产(如海参、大龙虾、热带鱼等)了解较少。 2. 学习优势:好奇心强,喜欢直观、生动的学习方式(如图文、视频),乐于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 3. 薄弱环节:对文中“五光十色的海水形成原因”“‘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夸张表达”等抽象内容理解难度较大;难以自主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与结构。 基于此,教学中需借助直观教具(图片、视频)降低认知难度,通过“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帮助梳理文本逻辑,兼顾“趣味性”与“知识性”。 三、说教法———多元融合,聚焦高效课堂 遵循“以生为本、以读为主”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学情,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播放西沙群岛风光视频(海面、海底、海岛实景),出示海参、大龙虾、热带鱼等实物图片,创设“‘西沙小导游’带大家游海岛”的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景物特点,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2. 品读感悟法:设计“三读”活动———初读“通文意”(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再读“理顺序”(用“△”标出描写的景物,梳理“海面—海底—海滩—海岛”顺序)、精读“品词句”(划出描写景物的精彩句子,小组讨论“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西沙的美/富”),以读代讲,以读促悟。 3. 问题引导法: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梯度问题,如“海水为什么是五光十色的?”“作者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想说明什么?”“‘鸟的天下’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突破理解障碍。 4. 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为“海面组”“海底组”“海滩组”“海岛组”,每组围绕对应段落展开讨论:“这段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写法?”,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