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7662

2.3《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155159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件,33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他是中国新诗的又一座高峰。他脚踏着地球上最高的高原,诗魂徜徉在中国最大的咸水湖边,用尽所有的骨气和热血放声歌唱。他就像雪山之侧的一株雪莲,因离天空最近而吸取雨露阳光,绽放出晶莹剔透的凄美花朵。他在西北高地上独自咀嚼着荒寒与寂寞,追求着一种生命内在的诗意。他是表现西部文化的杰出诗人,代表的是人类不屈不挠的生命。他是谁? 他就是王昌耀 读他的诗如同徐徐打开一幅色彩斑斓的高原油画长卷。那雪山、草原、河流、戈壁,恢弘大气,摄人心魄。那踏着蚀洞斑驳的岩原跛行的瘦马,那从北斗星空之侧悄然轧过的高车,那披毛牴角豪天悲血的月下野牛,那牧羊妇捧起熏沐的香炉,那远行的鹤阵在清越的嘎嘎长唳,那帐房烟熏火燎的灶头上的黄铜茶炊,那峨日朵雪峰飞逝的雄鹰,这一切在他笔下元气淋漓,从青海高原的开阔、粗犷和忧伤中,沛然而出一种丰富而博大的生命意识。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作者简介 王昌耀(1936—2000) 笔名昌耀,湖南人,现代诗人。 1950年参军,1951年春赴朝鲜作战,1953年身负重伤,从此离开了部队,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被定为右派,遭受了二十余年的坎坷与磨难。 1979年重返文坛,在青海省作协从事专业创作。著有《昌耀抒情诗集》《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等。 人物评价 (1)昌耀是不可替代的,如青铜般凝重而朴拙的生命化石,如神话般高邈而深邃的天空,我们深深感谢他留给诗坛一个博大而神奇的认知天空。 ———1998~1999年度中国诗人奖 (2)昌耀是一个奇迹,是他那一辈人中唯一可以被称作诗人的人。尽管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过革命话语的冲击,但他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将革命话语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程度,以维护诗歌的个人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后,昌耀的诗歌才情可以用井喷来形容,一大批杰作经他之手被塑造成型。昌耀发明了一种崭新的诗歌语言,极大地拓宽了汉语的表现力。他的诗质地坚硬,有金石之声,刚好同中国人内心深处太多的忧患意识相对称。(敬文东) (3)昌耀是当代诗歌史上的一个传奇。他以边缘化生存中博大的普世理想,将二十多年的流放生涯和始终的精神困顿,鼎现为青藏高原式的诗篇。深重的苦难感和命运感,来自青藏高原的土著民俗元素和大地气质,现代生存剧烈精神冲突中悲悯的平民情怀和坚定的道义担当,“君子自强不息”的灵魂苦行,构成了他在诗艺和精神上对于当代汉语诗歌无可替代的奉献。中国类型性的优秀诗人为数不少,但昌耀式的诗人只有一个。 (燎原) 现代诗的分类 按年代分: (1)中国现代诗歌:20世纪上半叶以前的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20世纪下半叶以后的诗歌。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文学常识 朦 胧 诗 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这样一些特征。 新边塞诗派 新边塞诗派诗歌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新边塞诗派诗歌的形成是以《风》诗刊为刊载媒介发表诗歌的诗人群体不断壮大的结果。新边塞诗派的诗歌作品以描述新边塞风情,歌颂西部精神为主,其代表人物是昌耀、杨牧、周涛、章德益等现代诗人。 边塞风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1962年8月,这个时间的昌耀,正在距峨堡乡不远的青海省八宝农场接受劳动改造。时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外在因素刺激诗人后,引发起诗人的心理反应而产生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的一首短诗。这首诗最后完成在1983年,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这也体现了诗人已经从一个“英雄”的年代大步跨入了一个真正的“人”的年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