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28295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共4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1608436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学用词作虚实相生的手法。 感悟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学 习 目 标 重点 难点 素养 课前预习 走近作者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 苏轼 课前预习 走进作者 豪迈 率性 超然 清旷 洒脱 课前预习 创作背景 公元1055年,苏东坡与王弗结婚。王弗贤淑端庄,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红颜薄命,王弗于公元1065年去世。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此时王弗去世整十年,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课前预习 文体知识 悼亡诗,古代汉族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现在广义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与西方的悼亡诗意思接轨。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标准的美男子。据说少年时曾挟弹出洛阳道,妇女们见到他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但是,他对妻子的感情却始终如一,可谓情深意笃。他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作《悼亡诗三首》。诗中所写都是日常生活之事,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流畅,没有什么深奥难懂的句子。“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也得以广泛流传。从此之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课前预习 背景介绍 潘岳说: “荏苒冬春树,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元稹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归有光说: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国风·邶风·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每一首悼亡作品都是真真切切,字字泣血。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轼来体味他那段最真挚的爱情。 课前预习 写作背景 解题 夜记梦:夜间记录一个梦境。这明确了词的创作契机和核心内容———因梦成词,以词记梦。 江城子:这是一个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起源于唐代,多为咏调,至宋代发展为双调(即分为上下两阕),共七十字。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轼用此词牌填写了多首名作,此为其一。 课前预习 写作背景 宋代陈师道评赞此词: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当代词学家唐圭璋: “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 读显身手 整体感知 读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原 文 再 现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整体感知 品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预习: 【思考1】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层 【思考2】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从词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 【思考3】这首词将现实梦境一现实交织起来。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