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1223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274912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共读诸子 修身立心 4.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礼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5.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庄子》 6. *兼爱/《墨子》 儒家君子 仁者爱人 道家隐者 山高水长 第二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先秦诸子百家散文 墨家侠士 兼爱众生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在经过此前千百年的沉积酝酿之后,在春秋战国时期迎来了大爆发。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个社会大变革、思想大繁荣的轴心时代,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诸子争辉;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百家争鸣。 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 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庄作品中,虽然流露出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 法家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提出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 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 三大主流:儒家、道家、法家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该如何遏制学生晚自修说话的现象? ·提问孔子学生相关内容· 姓名: 名丘,字仲尼 公民身份: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成就: 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公元前551出身没落贵族 三岁丧父 前504年 任鲁国司空 前500年 任鲁国大司寇 前496年 周游列国十四年,困厄陈蔡:孔子与弟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如丧家之犬 前483年 返鲁从教,整理文献 前482年 颜回逝世 前480年 子路逝世 前479年 病逝,葬于泗水 前483年 孔鲤逝世 ·重要生平经历· 《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自我总结· 速读课文,标好段序、划出字词。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注意章节顺序变化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敏:勤勉 而:表并列 就:靠近 有道:指有才艺或者道德的人 而:表顺承 正:匡正,端正 已:通“矣”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行事勤勉,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可以说是好学了。” 好学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有德之人,也可以理解为在位之人 第三条是行动上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重在排除干扰 重在实践锻炼 重在虚心请教 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 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 君子“好学”要做到哪几条? 什么是好学 ———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yì》)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对……怎么样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 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 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季氏应该用四佾。 君子应,谨言慎行,重精神轻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