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 【教学目标】 1.理解“免费的长途旅行 ”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第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的。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回顾课文 1.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和巴克队长一起潜入海底,感受了海底的光线变化,倾听了海底的窃窃私语。今天这位来自海底小纵队的老朋友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播放巴克队长的视频)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预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3.板书课题 二、聚焦动物,感悟表达 (一)探访动物 过渡: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海底动物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1.出示第4自然段,找出关键句: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2.作者是怎样把"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介绍清楚的呢 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圈出动物 名称,用横线画出动物的活动方法。 3.汇报交流: ①作者都写了哪些海底的动物 (画笔圈画)(相机板贴动物图片) ②利用图片、理解“梭子”,感受“梭子鱼”的特点。 梭子是在织布机上用来织布的一种机件,织布时他工作速度,频率极快。 4. 出示课件出示认识四种动物,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1)海参 ①小海参,采访你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前行的呀?(我是靠肌肉伸缩爬行) ②指生交流生活中见过的靠肌肉伸缩爬行的小动物。 ③同学们,海参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你们觉得他爬得怎么样?(慢) ④指导朗读,感受海参爬的慢。 (2)梭子鱼 课件出示: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听了他的介绍,梭子鱼活动的特点是?你们从哪里感受到了梭子鱼游得快? ②指导朗读 (3)乌贼和章鱼 ①别的鱼都是往前游,而乌贼和章鱼却是向后(板书退)。很独特的活动方式呢!想不想看看乌贼和章鱼是怎么向后退的呀?(出示乌贼视频) ②利用反推力向后退不光是他的活动方法,还是他顺利逃生逃生的手段,谁来读好这个句子? ③小结:海参和身体像梭子的鱼活动方向是朝前的,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向是后退的。海底的动物,真是———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4)贝类 ①课文中有一类动物他的活动方式更独特,谁愿意来介绍? 课件: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什么叫“巴”呢?(贝类用吸盘一样的身体紧紧地吸在船体上) ③指名上台表演。 ④对比感悟: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移动。 师:把描写人的词句用在动物身上,不仅让我们感到了亲切,还使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我们以后习作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哟!谁愿意来读一读? ⑥小结:海参和身体像梭子的鱼,还有乌贼和章鱼都是自己动的,有些贝类却是借助外力旅行,它们的活动方法大不相同。海底的动物,真是———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7.师:为什么作者偏偏只选择了这四类呢? 小结:作者选择那些活动方法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来写,抓住动物活动的特点,有的爬得慢,有的游得快,有的借助反推力向后退,有的巴着不动,把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写清楚。 8.借助提示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 9.利用希沃课堂活动完成知识配对 三、探秘植物,感受差异 过渡:海底动物很独特,植物也别具一格,现在我们来到第二站———海底植物站”,海植物的差异也很大。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又是从哪几方面把这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