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万个为什么》导读案例 教学目标 1.回顾阅读情况,交流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感受科普文的逻辑性。 2.通过对比阅读,品味作品语言特色,体会文艺性科普文的魅力。 3.利用观看视频、联系生活实践,尝试提出问题并解答,激发好奇心。 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品味作品语言特色,体会文艺性科普文的魅力。 课前谈话: 脑力大挑战(再放几个新型的现代词语):老师出示一组词语,看看谁记得多,记得快。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谁发现了?是的,他们都是科技术语,都和科学有关。你们喜欢科学吗?喜欢。那我们来玩一个科学小魔术好不好?有点神奇哦~吴老师看到同学们认真的小眼神,积极的参与学习,真喜欢!希望待会儿上课你们也有这样的表现,准备好上课了吗?上课———) 创设情境,探险启动 神秘邀请函 教师神秘语调:“同学们,老师刚刚收到了一封神秘邮件,你看‘四年级科学探险队亲启’———(停顿)你们想知道里面的内容吗?看(投影动态信封,点击播放录音):“滴———大家好,我是米·伊林!我有一块藏宝地叫《十万个为什么》,这里可藏了不少宝贝呢!我想邀请勇敢的你们来我的书中探险。”师:这个邀请你们敢接受吗? 三、任务一:揭秘封面 (一)作家初遇见 在开启探险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邀请者吧。“这就是米·伊林爷爷!谁来介绍一下他?”生读:“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小时候最爱趴在窗边观察蚂蚁,并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观察天空和星象,后来把整个家变成了实验室。” 听了介绍,你发现米·伊林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爱读书、爱科学、爱探究 是的,米·伊林从小就喜欢科学,喜欢读书,他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科学之美。 解书名意思 正因为他从小的这个爱好,所以才写下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生齐读一遍书名。师:十万个为什么?真的有十万个吗?有吗?(你怎么知道的) 其实,这本书的题目大有来历哦。看,它来自于英国作家卢·吉卜林的这句话。(课件)十万个为什么并不是说问题有十万个,而是指有许许多多问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四、看目录谈发现 了解了米·伊林爷爷神秘藏宝地的基本信息,那就赶快翻开书本,开启探险之旅。我们要比一比,最后谁得到的能量值最多(课件出现一张闯关和能量值相对应的计算方式:每闯过一关就能赚取一个能量值)(贴板书羊皮图)出发之前,还需要一张探险路线图,可是并不完整,缺了什么?(缺了站点,在哪里可以快速找到) 1.目录,赶快浏览目录。目录就像一本书的地图,它能告诉我们整本书有哪些内容。 教师整理(上黑板贴六个地点)六个藏宝点: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灶台、锅架、碗柜、衣柜。这些就是我们要去探索的六个站点,读着这些站点名,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在屋子里的一个地方。同学们真会发现,从第一站到最后一站都发生在屋内,难怪这本书又叫《屋内旅行记》。 读书就要读目录,再看看目录中,站点下面有很多标题,这些标题有什么特点?(都是问题)是的,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站点提出的。 哪个标题立刻抓住了你的眼球?请在你感兴趣的问题上标上一个问号。用上这个句式来说:我最感兴趣的是_____。 再往下看,每个篇章都有一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吸引你,是吧。目录就这么有意思,那么这块藏宝地中的内容就更有意思啦。 五、站点寻宝———揭秘阅读策略 (1)出示片段,揭秘肥皂泡的奥秘。 上课之前老师已经仔细读完了这本书,我很喜欢这一站的旅行,探寻到了很有肆意的知识宝藏,我们一起去看看———人是怎样让肥皂泡起作用的?我们把书翻到第15页去读一读。别着急,米伊林爷爷有探险要求:1.默读P15《人是怎样让肥皂泡起作用的?》,在难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除了解决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还可以提问)。2.用波浪线画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