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他是个凤毛麟角式的人物。 ———林语堂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他是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 ———李泽厚 文艺全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这样一位难得的奇才,却一直受到命运的作弄,被党争玩弄于股掌之中,一生都在迫害中颠沛流离。 苏轼的一生,在北宋变法派和反对党的夹击中,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其从仕四十年,在朝任职时间,总计不到十年,有四分之三以上时间在地方上度过,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所度过。 北宋版图 眉山 杭州 黄州 凤翔 汴京 惠州 儋州 密州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当风烛残年的苏轼从海南岛儋州贬所北归途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就是屡遭贬谪却依然旷达豪放的苏东坡! 他把一个个历练过成了天堂! 余光中说:“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林语堂说:“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坎坷一生 京城(中书舍人) 京城(旧党欧阳修) (旧党重启) (判官) 密州 徐州 湖州 知州 杭州(不容于新旧两党) 杭州 (反对新党新政) 惠州 通判 黄州 (乌台诗案) 团练副使 儋州 凤翔 苏轼的人生曲线 1036 1057 10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