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5951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633187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弃 疾 宋 辛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陈亮 “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义端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六十六岁,闲置已久的辛弃疾被权贵韩侂胄(tuō zhòu)当作号召北伐的旗帜而起用,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次年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辛弃疾积极准备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做法感到忧心忡忡,他对宋宁宗和韩侂胄提出不少建议,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弃 疾 宋 辛 xiè xū bì cí 榭 胥 佛 祠 弃 疾 宋 辛 今天我们所学的《永遇乐》就是以典故多而闻名。 但是岳飞的孙子岳珂,却直言不讳批评《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更奇怪的是,稼轩还因此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予痼(gù)”。 于是,辛弃疾想方设法修改,每天都修改几十遍,几个月 下来,最终――一个字都没有改。 岳珂说“觉用事多”,全词共用了几个典故?请划出相关诗句。 弃 疾 宋 辛 壹 贰 叁 肆 伍 弃 疾 宋 辛 人物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颇 身份 三国吴大帝 南朝宋武帝 南朝宋文帝 北魏太武帝 赵国名将 事迹 曾建都京口,击退曹军 于京口起义,建立刘宋 草率兴师北伐,大败而归 击败刘义隆,在瓜步山建立行宫 遭仇人陷害,被赵王弃而不用 弃 疾 宋 辛 辛弃疾:四十年前奋勇抗金 很多人都说,辛弃疾有孙权情结。比如在差不多的同一时间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他也写到孙权: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提问:辛弃疾为何有孙权情结? 辛弃疾:四十年前奋勇抗金 孙权,建都京口,占据江东。赤壁之战重用主战派的周瑜等人,联合刘备大破北方入侵的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得曹操望长江而兴叹,终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 孙权 辛弃疾:四十年前奋勇抗金 1、从地点来看,辛弃疾当时担任京口知府,而当年孙权也是在京口统军; 2、都面临来自北方的入侵。孙权是坚定的主战派,辛弃疾也是南宋历史上的主战派。自然对孙权产生好感。 3、从结果看,孙权最终击退了强敌,建功立业。 4、孙权之所以取得胜利,还在于他重视人才。 辛弃疾:四十年前奋勇抗金 问题探究 辛弃疾既然有孙权情结, 为何又把刘裕放在后面重点来写呢? 这两人究竟有什么异同? 辛弃疾:四十年前奋勇抗金 刘裕,小字寄奴,出身贫寒,十分落魄,后被王导慧眼识珠,提拔重用。以京口为基业,削平内乱,废晋建宋。因为自己也是寒门出身,刘裕特别重用寒门人才。同时他自身也精通战略,曾两次挥师北伐,收复故土,成就了北伐之功业。 刘裕 共同点: 1、他们都是主战派; 2、他们的事业都在京口起步; 3、他们都是建功立业的英雄。 不同点: 1、功业不同: 2、出身不同: 3、侧重点不同: ①孙权仅仅是击退强敌而已; ②刘裕却挥师北伐,收复故土。 ①孙权继承父兄基业; ②刘裕出身贫贱 ①孙权重用人才; ②刘裕不仅重视人才,还精于运用战略。 相比上阕中的两位君王,当时的南宋王朝是怎样的呢? 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置千百万中原百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痛苦现实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