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37267

2.7 加快溶解 课件(15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11-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4次 大小:594654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加快,溶解,课件,15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7《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搅拌和加热(提高温度)能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了解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包括搅拌、温度等。 科学思维:通过设计和操作对比实验,培养控制变量的思维能力;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独立或合作完成探究搅拌、温度与溶解快慢关系的对比实验,正确控制实验变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溶解时间);学会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科学结论。 态度责任:激发对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探究兴趣,培养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合作精神;认识到加快溶解的方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搅拌和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知道这两种方法能加快溶解。 难点:在对比实验中正确控制变量(明确“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理解控制变量对保证实验准确性和公平性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创设情境:提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红糖在水中的溶解?”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发表看法。 拓展提问:“在水中加入食盐,为了让食盐快点溶解,我们会想一些办法。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呢?” 导入主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梳理可能的方法(如搅拌、用热水等),明确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探究这些方法是否能加快溶解,进入知识探究环节。 (二)知识探究(25分钟) 探索1:结合生活经验猜想加快溶解的方法 提示:“假如你正在吃一块糖,怎样让它快速溶解在唾液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 学生交流想法,如“把糖咬碎”“用舌头搅拌”等,初步感知可能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搅拌、颗粒大小等)。 探索2: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明确实验任务: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搅拌是否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讲解实验步骤: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毫升的常温水。 同时在两个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食盐。 一杯用玻璃棒搅拌,另一杯静止不动,观察并记录两杯中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明确变量: 改变的条件:是否搅拌。 不变的条件:同样的水温、等量的水、同样的食盐量、同时加入。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记录搅拌和不搅拌时食盐溶解的时间及快慢)。 得出实验结论:搅拌能加快溶解。 探索3: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明确实验任务: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温度(热水和冷水)是否能影响食盐溶解的快慢。 讲解实验步骤: 准备两份相同质量的食盐。 分别加入到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 两杯都不搅拌(或同时搅拌),观察并比较两杯中食盐溶解的快慢。 明确变量: 改变的条件:水的温度(热水、冷水)。 不变的条件:同样多的水、同样多的食盐、都不搅拌(或都搅拌)、同时加入。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记录冷水中和热水中食盐溶解的时间及快慢)。 得出实验结论:热水能加快溶解。 (三)研讨总结(7分钟) 研讨1:“要想让食盐更快的溶解在水中,还可以怎样做?”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交流,教师总结: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研讨2:“为什么实验中要用‘相同质量的食盐’和‘一样多的水’?” 引导学生理解对比实验的要求:因为这个实验探究我们采用的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只改变一个条件,让实验更准确,更公平。 (四)板书设计 加快溶解 探究方法: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影响因素及实验结论 搅拌:能加快溶解(改变条件:是否搅拌;不变条件:水温、水量、食盐量等) 温度:热水能加快溶解(改变条件:水的温度;不变条件:水量、食盐量、是否搅拌等) 生活中的应用:冲饮料搅拌、用热水泡奶粉等 (五)课堂练习 1.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 )、( )、( )有关。 2.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应该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