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1620

古诗词诵读《无衣》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73812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无衣 史上第一战歌 老子 教学目标:形式与情感 了解《诗经》中典型的诗歌形式:重章叠句。 体会史上第一战歌《无衣》中的热血与豪情。 文学知识 墨子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指各地歌谣。 《雅》:“王畿”之乐,即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雅有“正”的意思,王畿之乐即正声(典范的音乐),即正声雅乐。 《颂》: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墨子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典型形式:重章叠句 墨子 了解《国风》 《诗经》“风雅颂”共三百零五篇,其中《国风》传诵最广。 《汉书·地理志》:“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故谓之风。” 郑卫之音,淫奔也。 这些来自十五国的各地民歌,共同构筑了对先秦的宏大叙事,也在中华文明脉络中留下了恒久的诗性精神。 秦风,慷慨崇武。 墨子 秦风慷慨尚武 《汉书·地理志》记载:“(秦地)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崇尚)力气,以射猎为先。” 《无衣》———史上第一首战歌” 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这首诗歌的豪迈, 体会千年不衰的壮怀激烈。 细读《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无 衣 《诗经·秦风》 墨子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 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诗歌写作背景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重章叠句 袍 → 泽 → 裳 战袍 → 里衣 → 下衣 情感:团结互助、同仇敌忾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重章叠句 戈、矛、戟:有何不同? 戈、矛、戟:有何不同? 戈 矛 戟 戈、矛、戟:有何不同? 戈是一种勾兵或啄兵。 矛是纯粹的刺兵。 戟算是戈矛合体的一种兵器,在长柄柲前装有直刃可以刺敌人,旁有横刃可以钩啄敌人,故兼具钩刺的作用。 戈、矛、戟:杀伤力渐进。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重章叠句 齐心备战,兵器之“锋利”折射杀敌之“决心”。 重章叠句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态度一致 动作一致 方向一致 一致性,带来的规模效应与力量感。 墨子 重章叠句小结 通过重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