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1769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书愤》复习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9631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复习,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书愤
  • cover
(课件网) 高三古诗文阅读复习 回归教材,教考结合 所有的努力 都是为了理解文本。 《书愤》复习 1.掌握重点词语,理清诗意。 2.挖掘诗歌考点,一文多练,教考结合。 复习目标 活动一:翻译 自主复习:读诗、注释、小字、学习提示。(15分钟) 活动二:手法 自主完成:写手法、情感,整理知识点,互相批阅。(10分钟) 活动三:情感 合作交流:释疑答疑,教考结合。(15分钟) 操作流程: (基础知识梳理与巩固) 壹 回归课本 不写连笔字,不写潦草字,不写重叠字 书愤(选必中P130) 早岁 世事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 先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 伯仲间! 易错字填空 书愤(选必中P130)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以意助解 1.早岁:早年。 2.那:同“哪”。 3.中原北望:指北望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中的地区。 4.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5.塞上长城:化用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的事迹。檀道济率兵伐北魏,屡次建功,后遭猜忌被杀。 6.名世:名显于世。 7.伯仲间:指不相上下。 【手法】 【情感】? 【翻译】 《书愤》 鉴赏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翻译】 【手法】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翻译】 【手法】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翻译】 【手法】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翻译】 【手法】 如何书“愤”? 《书愤》 鉴赏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哪知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直抒胸臆,道出心酸与坎坷。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雪夜驾高大战船在瓜洲渡痛击金兵,秋风中跨战马于大散关纵横驰骋。 列锦,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场画卷,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当年曾以守城大将檀道济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渐白,盼望收复故土的愿望已成空谈。 用典,化用南朝名将檀道济自称“万里长城”的典故,反衬诗人报国无门的现实落差,增强历史厚重感。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的《出师表》真是名垂青史,千年以来,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用典明志,以诸葛亮北伐的壮志自比,暗讽南宋朝廷偏安苟且,借古讽今强化批判性。 如何书“愤”? 对比。①“中原北望”与“镜中衰鬓”今昔个人形象的对比,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②颈联理想和现实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的愿望无法实现;③尾联用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 借古讽今。尾联借诸葛亮讽刺当今朝廷的投降主张。 书愤(选必中P130)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析情感 全诗围绕“愤”字展开。 ①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②忧愤朝廷,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③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未成,壮志难酬。 贰 教考衔接 情境默写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