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1821

14.2《荷塘月色》任务式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956426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2,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课件网) 机密档案:心绪迷案 当事人:朱自清 案发地点:北平·清华园·荷塘 时间:一九二七年七月某夜 案发陈述:这几天心中颇不宁静 案发经过:当事人为排遣某种心绪,于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前往荷塘散步。归来后,其心境状态成谜。 作者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卒于1948年。籍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宁。 朱自清的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实情感。其中《背影》、《春》、《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 订正字音 xiè pì duó wěng mí niǎo nuó mò bó qiàn yuàn zhào liǎn jū fàn zhuì shāo xì hān 煤屑路 僻 踱着 蓊郁 弥望 袅 娜 脉脉 斑驳 倩影 媛女 棹 敛 裾 梵婀玲 点缀 树梢 空隙 酣眠 峭楞楞 léng ē 第一部分(第1—3段)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4—6段) 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10段) 写“月下遐思”(情) 任务一 还原现场 轨迹追踪:圈出所有表示地点的词语,绘制轨迹图。 心境检测:跟随当事人轨迹发现其心境的变化。 家 煤屑路 小径 不宁静 得宁静 求宁静 失宁静 明线 : 游踪 (外结构) 暗线 : 情感 (内结构) 抓情语,明情感 找出能体现当事人感情的语句,体会当事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不宁静) (寻宁静) (得宁静) (失宁静) 任务二 现场探查 阅读文章4-6段,欣赏作者所描绘的三幅不同画面,为每幅画面拟写一个小标题。 煤屑路 月下荷塘图 (第4自然段) 荷塘月色图 (第5自然段) 荷塘四周图 (第6自然段) 月下荷塘 请各位调查员们从视觉、声音、气味、当事人使用的“编码技术”(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当事人如何描述第四段中出现的物证? 句式: 第四段中_____(哪句话/字)描绘了_____,作者运用_____手法,写出了_____的特点。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叶子比喻成舞女的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叶舒展、轻盈、修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 荷叶 “田田”运用叠词,突出叶子的绵远不绝,写出了荷叶广而多的特点,音韵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展评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花以人的娇美姿态、羞涩表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盛开的荷花娇小玲珑、柔美及花骨朵含苞待放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荷花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的表达效果:多角度、多侧面,更生动形象。 月下的荷花晶莹剔透、冰清玉洁,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 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闪闪发光、忽明忽暗,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赋有动态美; 荷花的纤尘不染、优雅高贵,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冰清玉洁、妩媚羞涩)。 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荷花 展评 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用听觉描写嗅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荷香在微风的吹拂下,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捉摸不定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