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1986

4.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314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年,七年级,数学,2024,华东师大,4.1.3
  • cover
4.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特征; 2.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提升观察、分析图形基本结构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及归纳它们的位置特征. 难点:在复杂的图形中,能确定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并找出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如图,直线与直线a相交,得到4个角.(1)提问:①这四个角当中有哪些关系? ②这四个角有什么共同特点?(2)如果直线同时与直线a、b相交,这时我们通常说成“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8个角”.先一起认识三线,得出截线、被截线的概念,再认识八个角.这八个角共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前面学过的有公共顶点的角,它们的关系是对顶角或邻补角;第二类是没有公共顶点的角,这是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角. 利用希沃课件展示两条相交直线.展示动画简单介绍截线两旁,被截线内部. 思考、回答①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4对邻补角,邻补角互补.②有共同顶点.学生独自预习教材,课前准备好本组内未解答的疑问. 细心、观察 认真、思考 本节课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以问题唤醒学生的回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一)同位角的位置特征1.学生自己观察图2中,∠2与∠6的位置特征.从直线来看∠2和∠6处于哪个位置?从直线a、b来看∠2和∠6又处于哪个位置?总结得出同位角的位置特征为:都在截线的同侧(同旁)分别在两条被截线a、b的同一方2.让学生指出图中其余的同位角(∠1与∠5、∠3与∠7、∠4与∠8).3.同位角的图形特征性引导学生找出同位角的图形特征:“ ” “ ”像英文字母的“F ”.(动画展示,并体会去掉多余部分的好处)(二)在学习同位角的基础上,学生合作学习,观察图形,概括∠4与∠6位置特征,并取一名称.内错角动画、实物展示,类比得出图形特征.内错角的图形特征:“ ”“ ” 像英文字母的“Z”;(三)学生独立观察∠3与∠6的位置特征及图形特征,并取一名称.同旁内角同旁内角的图形特征:“ ”“ ” 像英文字母的“U”. 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概括,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老师点拨归纳. 强调:截线就是两角公用的一边.展示教具,加深印象:①改变图形位置,②改变图形形状.简单给出其他不规则形似图形.教师总结,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简单给出其他不规则类似图形. 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概括,小组为单位总结. 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踊跃回答.展示实物教具,改变图形位置及形状,要求同组内其余同学辨认.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推理,进一步巩固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①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小组合作,由同位角的特征类比得出内错角的位置特征及图形特征.②学生独立完成同旁内角的学习,代表交流.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并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同时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 三、动手实践 体味新知摆一摆①我来摆,你来说;②我来说,你来摆(组内自由搭配,两人一组,抽选代表上讲台在黑板上展示). 比一比①教师用双手的母指和食指摆成形象的图形来表示同位角;②让学生自已模仿摆出内错角、同旁内角.四、学以致用 巩固新知小试牛刀:如图,直线 b、c被直线a所截得的同位角有 对,它们是 ,内错角有 对,它们是 ,同旁内角有 对,它们是 . (展示动画,变式得出下题)推陈出新:如图,与∠1是同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