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最美的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曹操《短歌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出无尽的遐想。皎洁的月亮在众多诗人的笔下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寄托着别样的情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李煜的故国之月 李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杜甫的故乡之月 杜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哲思之月 苏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寂寞之月 柳永 古今评价 有人称它“孤篇压全唐”,把它和岳飞的《满江红》并列; 清代的古文大家王闿运,称其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近代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称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学习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张子容(唐) 林花发岸口, 气色动江新。 此夜江中月, 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 宜照浣纱人。 隋炀帝 夜露含花气, 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 湘川值两妃。 诸葛颖(隋) 花帆渡柳浦, 结缆隐梅洲, 月色含江树, 花影覆船楼。 隋炀帝 暮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水仙, 《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缘祠庙, 《巫山一段云》则状巫峡,《醉公子》则咏 公子醉也。 《春江花月夜》作品欣赏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晋书 ·乐志》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宫体诗。 何为《春江花月夜》 同名旧体诗 内容上主要描写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情调轻艳 形式上追求词藻的华丽和对偶的工整。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沿用了陈隋乐府旧题 内容上突破宫廷生活,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深远, 继承传统 突破与创新 感 悟 1、文化要发展,需要继承与创新。 2、要想超越前人,必须走创新之路。 3、不追流俗,方能成就自我。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作仅存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闺情,师、诗风近齐梁;另一首就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简介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 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 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花香,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