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4253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共72张PPT)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49441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
  • cover
(课件网) 明晓“信达雅”,四步巧翻译 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 壹 原则 叁 要求 第一课时 文言文翻译题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是检测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属于必考题型。该题型全面考查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内容,既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考生普遍面临的难点。 与许多题型类似,文言文翻译题采取按点赋分的方式。其得分关键主要集中于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准确把握这三类现象,就抓住了试题的命题核心和基本得分点。 从高考的考查特点与目标出发,文言文翻译须严格遵循以下两项原则: 一是忠于原文,力求达到“信、雅、达”的翻译标准; 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两项 原则 文言文翻译一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 字字落实 含义:指的是翻译时要关照原文中的每一个字词,尽可能在译文中找到对应的体现,不能随意遗漏或忽略任何语素。 为什么这样做:文言文高度凝练,每个字往往都承载着重要信息(如实词、虚词、语法功能)。漏译容易导致语义偏差或失分。 例如: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需逐字处理为“我/曾经/整日/地/思考/了”,每个字都要有着落。 文言文翻译一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直译为主 含义:优先采用直接对照的翻译方式,保持原文的词汇、语序和语法结构不变(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前提下),尽可能忠实于原文的字面意思。 为什么这样做:直译能最大程度还原作者的表达意图,避免主观发挥,尤其适用于高考这类按点赋分的考试。 例如: 原文:“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直译: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沛公军营 (这里“乃”“夜”“驰”“之”每个字都直接对应译出) 文言文翻译一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 意译为辅 含义:当直译会导致语句生涩难懂、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甚至造成误解时,就需要灵活意译———即把握句子整体含义进行转述,不拘泥于字字对应。 何时使用:通常用于处理修辞(如比喻、借代)、文化专有词、特殊表达或避免歧义时。 例如: 原文:“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鸟兽的细毛也不敢接近” → 生硬且不易理解 意译:“连最微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 更自然,保留了“不敢侵占”的核心含义 总结 “直译为主”是基础,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得分点;“意译为辅”是补充,确保译文的通畅和完整。 高分的翻译往往是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在关键实词、虚词和句式上严格直译(“字字落实”),在整体文意和流畅度上适当意译。 文言文翻译三要求:信达雅 1. 信 含义:忠实于原文。这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要求译文必须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含义,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添内容。在文言文翻译中,“信”体现在对关键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精准把握上。 为什么重要:这是翻译的根基。如果译文不“信”,即使文笔再优美,也失去了翻译的意义,甚至是错误的。 高考对应:这就是“字字落实”和“直译为主”所要达到的目的。阅卷时,“信”是主要的得分点,关键词翻译错误就会扣分。 示例:原文:“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信的翻译:我和城北徐公谁好看?(遗漏了“孰”的翻译,语气不准确) 信的翻译: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文言文翻译三要求:信达雅 2. 达 含义:通顺流畅,明白晓畅。要求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读起来流畅自然,没有语病和晦涩之感。 为什么重要:翻译不仅是信息的转换,更是语言的再创造。生硬拗口的“翻译腔”即使意思对了,也不是好的译文。 高考对应:这就是“意译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