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4600

第12章 函数与一次函数(培优)(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8047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函数,12章,一次,培优,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章 函数与一次函数(培优) 一、单选题 1.甲、乙两位同学住在同一小区,学校与小区相距2700米,一天甲从小区步行出发去学校,12分钟后乙也出发,乙先骑公交自行车,途经学校又骑行一段路到达还车点后,立即步行走回学校。已知步行速度甲比乙每分钟快5米,图中的折线表示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甲步行时间x(分钟)的函数关系图像,则(  ) A.乙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80米/分 B.乙到还车点时,甲、乙两人相聚850米 C.自行车还车点距离学校300米 D.乙到学校时,甲距离学校200米 2.机场中通常会设置水平手扶电梯(类似于水平面上的传送带),其稳定运行时速度始终不变,有一乘客在走到该手扶电梯路程的一半时发现行李落下,他立刻调头找回行李,找到后又立刻回头走到终点,整个过程共耗时11分钟,该乘客在手扶电梯上的步行速度始终不变.乘客到起点的距离,行李箱到起点的距离与乘客的运动时间t(分)的关系如图(部分),其中折线所在直线()的与折线所在直线()的满足.若该乘客直接走到终点,还需要等待_____分,行李才能随着手扶电梯到达终点.(  ) A. B.15 C. D. 3.甲、乙两位同学周末相约去游玩,沿同一路线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乙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前行乙比甲晚出发,并且在中途停留后,按原来速度的一半继续前进.此过程中,甲、乙两人离A地的路程s()与甲出发的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①A,B两地相距;②甲比乙晚到B地;③乙从A地刚出发时的速度为;④乙出发与甲第三次相遇.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已知直线AB分别交坐标轴于A(2,0)、B(0,-6)两点直线上任意一点P(x,y),设点P到x轴和y轴的距离分别是m和n,则m+n的最小值为(  ) A.2 B.3 C.5 D.6 5.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AB=2,点D为边AB上一点,过点D作DE∥AC,交BC于E点;过E点作EF⊥DE,交AB的延长线于F点.设AD=x,△DEF的面积为y,则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A2,A3,…,An在x轴上,点B1,B2,…,B在直线上,若点A1的坐标为(1,0),且,,…,都是等边三角形,从左到右的小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记为S1,S2,…,Sn,则Sn可表示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7.如图①,底面积为的空圆柱容器内水平放置着由两个实心圆柱组成的“几何体”,现向容器内匀速注水,注满为止,在注水过程中,水面高度与注水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②,若“几何体”的下方圆柱的底面积为,则图②中的的值为   ,“几何体”上方圆柱体的厎面积为   . 8.如图所示,已知点F的坐标为(3,0),点A,B分别是某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点P是此图象上的一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x,PF的长为d,且d与x之间满足关系:d=5﹣x(0≤x≤5),则下列结论:①AF=2; ②S△POF的最大值是6;③当d=时,OP=; ④OA=5.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9.小苏同学与小李同学在甲、乙两地之间进行往返蛙跳训练.小苏先出发20秒,小李随后出发.当小李恰好追上小苏后,两人一起向乙地前进了6秒,小李不小心受伤了,经过一分钟的休息后小李继续前行,但速度减到原来的,小苏和小李相距的路程(米)与小苏出发时间(秒)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当小李再次出发时,两人还有   秒再次相遇. 10.如图 , 正方形 的边长为 2 , 点 分别在直线 上, 点 在 轴上, 的值为   . 11.,两地相距,甲、乙两车同时从地出发前往地,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行驶路程,随行驶时间变化的图像,请结合图像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车的速度为   ; (2)当甲、乙两车相距时,乙车行驶的时间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