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5691

1.5 数学归纳法 导学案 (含答案)

日期:2025-09-28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766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数学,归纳法,导学案,答案
  • cover
*§5 数学归纳法 最新课程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 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中的一些简单命题. 1.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数学抽象)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导学 [教材要点] 要点 数学归纳法 (1)概念:用来证明某些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方法. (2)步骤:①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n0是一个确定的正整数,如n0=1或2等)时,命题成立; ②假设当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①②可以断定命题对一切从n0开始的正整数n都成立. [练习]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推证n=k+1时可以不用n=k时的假设.(  ) (2)所有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都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3)不管是等式还是不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由n=k到n=k+1时,项数都增加了一项.(  )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22+…+2n+2=2n+3-1”,验证n=1时,左边式子应为1+2+22+23.(  ) 2.已知f(n)=,则(  ) A.f(n)共有n项,当n=2时,f(2)= B.f(n)共有n+1项,当n=2时,f(2)= C.f(n)共有n2-n项,当n=2时,f(2)= D.f(n)共有n2-n+1项,当n=2时,f(2)=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2n-1=2n-1(n∈N*)”的过程中,第二步n=k时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应得到(  ) A.1+2+22+…+2k-2+2k-1=2k+1-1 B.1+2+22+…+2k+2k+1=2k-1+2k+1 C.1+2+22+…+2k-1+2k+1=2k+1-1 D.1+2+22+…+2k-1+2k=2k+1-1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1+>(n∈N+,且n≥2)”时,第一步要证明的结论是_____. 导思 题型一 证明恒等式 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N*). 总结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的策略 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时需要确定两个式子的结构,即: (1)n=n0时,等式的结构. (2)n=k到n=k+1时,两个式子的结构:n=k+1时的代数式比n=k时的代数式增加(或减少)的项. 这时一定要弄清三点: ①代数式从哪一项(哪一个数)开始,即第一项. ②代数式相邻两项之间的变化规律. ③代数式中最后一项(最后一个数)与n的关系. 跟踪训练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N+) 题型二 证明不等式 例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n≥2,n∈N*). 总结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四个关键 (1)验证第一个n的值时,要注意n0不一定为1,若n>k(k为正整数),则n0=k+1. (2)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k到n=k+1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用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缺少归纳假设.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n有关的不等式一般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直接给出不等式,按要求进行证明;二是给出两个式子,按要求比较它们的大小.对第二类形式往往要先对n取前k个值的情况分别验证比较,以免出现判断失误,最后猜出从某个k值开始都成立的结论,常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时成立,得n=k+1时成立,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放缩法等. 跟踪训练2 求证:>(n≥2,n∈N*). 题型三 证明猜想 例3 在各项为正的数列{an}中,数列的前n项和Sn满足Sn=. (1)求a1,a2,a3. (2)由(1)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总结 1.“归纳—猜想—证明”的解题步骤 2.“归纳—猜想—证明”解决的主要问题 (1)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 (2)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编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 (3)给出一些简单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 提醒:①计算特例时,不仅仅是简单的算数过程,有时要通过计算过程发现数据的变化规律;②猜想必须准确,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