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案 一、学习目标及课标要求 (一)学习目标 1.精准剖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深刻领会其历史使命,明晰其诞生的必然性与重要意义。 2.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实践观点的核心地位,把握其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提升哲学思维能力。 3.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阐释各阶段重大理论成果的内涵、意义及时代价值,坚定理论自信,增强政治认同。 (二)课标要求 1.全面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深刻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有力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以具体议题为引导,如 “哲学有什么用”,深入探究哲学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增强对哲学学科的认知。 3.通过生活实例与学习资料,感悟哲学基本问题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运用哲学思维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详细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明确其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使命,并结合历史事件,如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展现其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深入解读实践观点作为核心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领域(自然观、历史观、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论)的具体体现;阐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的内涵;剖析科学性(正确揭示世界本质和规律,理论源于实践并经实践检验)与革命性(改变世界、指导人类解放)统一的关系,结合时政热点,如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的解释力与指导力。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系统梳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以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就为依据,如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阐述这些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指导意义。 (二)难点 1.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科学性在于正确揭示世界本质和规律且经实践检验,革命性在于 “改变世界” 推动人类解放。通过具体案例,如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分析二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障碍。 2.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逻辑: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一系列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分析各阶段理论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新性,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行理论创新,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意义。 三、学习疑点、易错易混点、高考考点 (一)学习疑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本质区别:旧哲学往往忽视实践的重要性,或片面强调物质或精神的单一因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如何从具体理论和实践应用中精准把握这一本质区别,是学习中的疑点。 2.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的具体作用:在自然观中,实践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基础;在历史观中,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在辩证法中,实践是一种否定性的辩证运动;在认识论中,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价值论中,实践是价值关系形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