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48201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下册6.1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14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四年级,课时,第一,中华民族一家亲,6.17
  • cover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材,属于“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单元中的重点内容。主题“中华民族一家亲”聚焦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强调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理念。教学内容包括中华民族的构成、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小学生如何践行民族团结。通过本课,学生将初步了解我国民族概况,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培养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教材以图文结合、故事案例等方式呈现,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共鸣。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约10-12岁),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能初步理解国家、民族等概念,但对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多样性认识较浅。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已了解基本的地理和历史知识,但对民族文化的具体内容(如服饰、节日、语言)可能仅停留在表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与少数民族直接接触的经验,容易产生刻板印象。学生好奇心强,喜欢互动和故事,但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需通过多样化活动维持兴趣。同时,该年龄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思政教育需注重情感体验和实践引导。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围绕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目标: 政治认同:学生能说出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理解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意义,初步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 2.道德修养:学生能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培养友爱、包容的品质。 3.法治观念:学生了解《宪法》中关于民族平等的规定,知道民族团结是法律要求。 4.健全人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5.责任意识:学生能联系生活,承诺从小事做起维护民族团结。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特征,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难点:将抽象的民族概念转化为具体理解,并在生活中践行团结行为。 学习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和实践体验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小组讨论深化思考,用故事案例增强情感体验,最后以行动指导促进实践转化。 学生活动设计 本课共分四个环节,时长约12分钟(可根据实际调整),注重学生主体性。 环节一:导入———歌曲激趣,初识主题(2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中提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56个民族”。展示中国地图和民族分布图,简要介绍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 学生活动:听歌曲,看地图,回答教师提问,分享已知的民族名称(如汉族、蒙古族、藏族等)。 设计意图:用音乐和视觉材料吸引注意力,初步激活已有知识,自然引入主题。 环节二:探究———民族多样,文化共美(4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或短视频(如民族服饰、节日、饮食),重点介绍2-3个民族(如维吾尔族的歌舞、傣族的泼水节)。提问“为什么各民族习俗不同?但我们都是一家人?”引导学生讨论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简述“多元一体”概念(习近平语),强调差异中的统一性。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材料,小组讨论民族特色,分享观点(如“各民族文化都很美”“我们都是一家人”)。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素材感受文化多样性,培养审美和包容态度,突破难点。 环节三:深化———故事引领,强化团结(3分钟) 教师活动:讲述民族团结小故事(如“汉族老师帮助彝族学生”“各民族共同抗疫”),提问“故事体现了什么精神?”引入《宪法》第四条(民族平等条款),说明法律保障民族团结。组织简短情景剧:假设班级有转来的少数民族同学,如何欢迎他? 学生活动:听故事,思考回答问题,参与情景剧表演(如用简单问候语展示尊重)。 设计意图:用故事和角色扮演深化情感体验,将抽象法律具体化,突出重点。 环节四:践行———行动承诺,内化于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