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读准字音 皆似霰 xiàn 扁舟 piān 汀上白沙 tīng 捣衣砧 dǎo zhēn 滟滟 yàn 纤尘 xiān 西斜 xiá 芳甸 diàn 青枫浦 pǔ 碣石 jié 《春江花月夜》 在中华文化里,月亮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母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是李煜的故国之月 李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杜甫的故乡之月 杜甫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哲思之月 苏轼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的寂寞之月 柳永 诗人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解题 题中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核心? “春”出现4 次;“江”出现12次; “花”出现2次;“月”出现15次; “夜”出现2次。 本诗是一首以“月”为主题的千古名篇,其他四个意象都是为写“月”服务的,张若虚用“春”“江” “花”“夜”来烘托富有深意的“月亮”, “月”是全诗的灵魂。 春 江 花 月 夜 月是诗之魂 品读诗句,把握“月”之形象 ①海上明月共潮生。 ②何处春江无月明? ③月照花林皆似霰。 ④皎皎空中孤月轮。 ⑤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月年年望相似。 ⑥不知江月待何人;愿逐月华流照君。 ⑦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 ⑧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初升之月 ———普照天地之月 ———皎洁之月 ———孤悬之月 ———永恒之月 ———深情之月 ———相思之月 ———沉沉斜月 ———摇情落月 这首诗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线索,贯穿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空灵而美妙;而所有场景的转换都有内在的连续性,自然而流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天的江潮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 月光照得春江波光荡漾,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哪里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呢。 月光如霜,所以空中霜飞无从觉察。沙滩上的白沙(和月色相融),看不分明。 江水蜿蜒曲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着花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理解诗意】画面一:月下之景(1-8句) 空阔辽远 朦胧梦幻 澄明纯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最初看见月亮的是哪个人?江上的月亮最初照耀着人又是哪一年?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送别流水。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似。 【理解诗意】画面二:月下之思(9-16句) 月下之思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人的变化,生命的短暂 ———月的不变,宇宙的永恒 ———人类代代无穷的生命延续也是永恒的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哲理。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望,哀而不伤,写出了诗人面对生命短暂的释然之感。 对生命短暂的释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