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单元 修改润色 写作百花园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善作不如善改”。一部好的作品不仅是 “写”出来的,而且是“改”出来的。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 后才写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 处才最终定稿;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前后经过12次精心修改才 完成。可见,好作品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为此,我们在写完文 章后要认真修改,仔细推敲。 修改文章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围绕主旨、观点、结构、体式、 材料、语言等方面,看文章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否恰当,是否体现了作文的 要求,是否易于被读者接受。 修改文章要兼顾“言”和“意”。言,指言辞和表达;意,指立意和思 想内容。词不达意、语句不连贯、布局不合理等,要从“言”上进行修改: 内容肤浅、观点牵强、材料单薄等,就要着重从“意”上作修改。修改文章 时,首先要着眼于全篇,看文章立意是否正确,观点是否鲜明,内容是否充 实而有新意,根据发现的问题作出调整。只有从“意”入手进行修改, “言”的修改才能有依据。 从“意”入手修改文章,就要使文章具有明确的立意和丰富的思想内 容。如朱光潜的《无言之美》,作者以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 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 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 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用丰富的材料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 说服力。 156 “言”的修改包含两个层次。基本要求是改“对”。字词和标点的错误 病句等,要一一改正,不留硬伤。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推敲用词,使之 准确恰当;推敲句子,使之通畅连贯。改“对”,也包括对文章段落的进一 步调整和加工,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段与段之间是否衔接,详略安排是否恰 当,有无旁逸斜出的段落,等等,都是修改时应重点关注的。进一步的要 求,是改“好”。要将“言”的修改与“意”的修改结合起来,补充内容, 加工润色,使文章内容充实,语言更富有文采。 润色语言,要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形象的词语来使文章亮起来。如 李可染的《山水画的意境》以古诗词为例,引用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这 样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而且使语言生动形象,有文采。再如郭 沫若写《屈原》剧本,有一句台词初稿为“你是无耻的文人”,在排演时接 受演员的意见,改为“你这无耻的文人”,一字之差,力度迥然有别。这就 是炼字的功效。 题写作要求及目标 1.明白文章修改的范围,了解文章修改的几种常用方法。 2.掌握综合修改的一般做法和注意的细节。 3.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文章进行修改。 4.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能力,感受成功 的快乐。 题参考题目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试着修改润色这篇习作。 寻人启事 一节作文课上,老师一边讲寻人启事的要点,一边叫我们写一则寻找妈 妈的寻人启事。 “最前面的是姓名和性别。”同学们快速地写下几个字。 “然后就是年龄。”我和大部分同学很快就写好了两个数字;有的同学想 了几秒也很快写上了:还有的同学涂涂抹抹写了好几次也没写出准确的 157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