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0821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教案(4课时)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5805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2026,七年级,2024,人教,数学,学年
  • cover
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第1课时)   1.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3.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数的乘法运算.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新课导入     如图,有甲、乙两座水库,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 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 cm.如果用“+”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号表示水位的下降,请用算式表示,3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分别是多少.   【师生活动】通过水库水位的上升和下降问题所列出的算式,引出正数与负数、负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负数与零相乘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类的运算该如何进行呢?从而点出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0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负数与0相乘.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问题,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给出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引导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经验开始着手研究解决新问题.    新知探究   一、探究学习   【问题】分别观察下面的两列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3×3=9,      (2)3×3=9,         3×2=6,         2×3=6,         3×1=3,         1×3=3,         3×0=0;         0×3=0.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算式的两边分别分析两个乘数和积去观察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通过合情推理,为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引导和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问题】对于(1)中的算式,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 3×(-1)=-3, 3×(-2)=-6, 3×(-3)=-9. 对于(2)中的算式,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 (-1)×3=-3, (-2)×3=-6, (-3)×3=-9.   【思考】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分别观察上述所有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总结.   【新知】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也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   【问题】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3)×2=-6, (-3)×1=-3, (-3)×0=0.   按照上述规律,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3)×(-1)=3, (-3)×(-2)=6, (-3)×(-3)=9.   【思考】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上述算式,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   【新知】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前面积累的经验,独立完成归纳、概括.   【问题】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   【新知】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   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有理数乘法法则也可以表示如下:   设a,b为正有理数,c为任意有理数,则   (+a)×(+b)=+(a×b),(-a)×(-b)=+(a×b);   (-a)×(+b)=-(a×b),(+a)×(-b)=-(a×b);   c×0=0,0×c=0.   显然,两个有理数相乘,积是一个有理数.   【问题】你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