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下册期末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陆游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乙】 ト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首句“僵卧孤村”写出了作者当时凄凉的境遇,但“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 B.甲诗的后两句,采用实写的手法,描绘自己在边关杀敌报国的战斗场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C.乙词的上阕写梅花的困难处境,从生长环境的恶劣,到暮雨黄昏的愁苦,着力渲染梅的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 D.乙词的下阕,写梅花的品格精神,即使凋谢,化为泥,碾作尘,也依旧和以前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2.陆游的这两首作品相隔26年,均创作于人生低谷期,“风吹雨”和“香如故”都采用一语双关手法,请体会这两句所表达的内涵。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短短四句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的画面。 B.甲诗前两句是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三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 C.乙诗用“千寻塔”“日升”等意象,描绘出飞来峰高耸入云、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 D.乙诗末两句发表议论,先说果,后说因;因果的倒置,展现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2.甲乙两诗同是登高,但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面对甲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B.“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表明时间已到暮春初夏。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 2.甲乙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想象来表达情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面对甲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即物感兴,托物咏史,以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形象含蓄。 B.前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深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C.“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诗人假设如果没有东风帮助周瑜,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D.末句通过描绘二乔被锁铜雀台的景象,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2.甲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与乙词中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都提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请结合这两句诗词,简要分析杜牧和辛弃疾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