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2353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65003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24张,课件,三首
  • cover
(课件网)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风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收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河北 河南 听闻,听说 指唐朝军队 安史之乱 公元755年12月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发动战争。叛军一路南下,扫荡河北河南等广大地区,并先后攻陷东经洛阳,西经长安。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逃离了家园,出现了千里人烟断绝的惨景。763年二月,安史之乱结束,但唐朝总人口由5200万人降至1700万人。从此,唐朝由盛转衰。 时间久 手段狠 灾难大 知人论诗 杜甫(712年2月12日 [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常被称为“老杜”,又与李白合称“李杜”“大李杜”。 后世尊称他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 ,其传世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历经安史之乱,那是一段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的动荡岁月。他半生辗转漂泊,亲眼目睹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心中满是忧国忧民的沉痛与无奈。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于唐广德元年(公元 763年)春天,当时安史之乱接近尾声,官军成功收复河南河北,长期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终于出现消散的曙光,杜甫听闻此消息,满心的喜悦与激动喷薄而出,挥笔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七言律诗 偶句押ang韵 / / / / / / / / / / jì tì cháng xiāng / / / / / /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裳 初闻涕泪满衣裳。 多音字 衣裳 裳: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古人一般上衣下裳。 chánɡ shɑnɡ 现代汉语中的“衣裳”指衣服。 巫 wū 两个“人”不要写得太大,捺变成点 xiāng 襄 中间有三横,不要只写两横 喜 合作交流 1.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每一个小组根据注释翻译诗句。且尝试用“喜”字开头,思考可用什么四字词语来形容作者当下状态? 2.想象诗人当下动作、语言、神态等,演一演,体会人物内心。 【注释】 1.河南河北:唐朝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唐朝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3.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今河北北部一带。 4.涕:眼泪。 5.却看:回头看。 6.妻子:妻子和孩子。 7.白日:白天。 8.青春:指春天。 9.巴峡:巫山入巴东县为巴峡。一说指巴县(今重庆)一带江峡的总称。 10.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11.襄阳:今属湖北。 12.洛阳:今属河南。 古今异义词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jì tì cháng 身在蜀地时,忽然听闻蓟北被收复的消息,不禁泪洒衣衫。 作者所在的蜀地 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听到失地被收复,杜甫_____ 喜极而泣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回头看 听到好消息,杜甫和家人们_____ 喜欣若狂 妻子和孩子 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春天启程返乡。 指春天 想到要返乡,杜甫_____ 喜不自胜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xiāng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