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杜甫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赵翼《题元遗山诗》 一个真正的强者,一个真正激越着和欢快着的人,未必会唱很多的歌。一个财源茂盛的大亨未必会去写企业家的报告文学。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大约不会去做特型演员演革命领袖。一个与自己的心上人过着团圆美满的夫妻生活、天长地久不分离、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人,大概也不会去谱写吟唱小夜曲。 ———王蒙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国诗人缪塞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合作探究品析“即景伤———的手法,养成合作探究意识,进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诗风,并逐步树立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作者简介 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杜甫? 创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等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古体诗也称古风,不讲求对仗、平仄,押韵较宽,诗句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格自由,适合笔随兴致、自由奔放的情感表达。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结构严谨,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语言精练,讲究对偶,适合表达深沉悲慨之志。 题目解说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诗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 杜甫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意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问: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秋气逼人,天气寒冷,内心凄凉 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 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壮、凄凉的色彩 冷色调上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人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在俯仰之间, 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境界宏大的秋景图, 营造了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漂泊痛苦的情感。 情景交融 俯仰结合 视听结合 特点:风:急(一语双关,由劲急的狂风天气联想到社会的大动荡) 天:高(由高远辽阔的天空联想出人的渺小和孤单) 猿:啸哀(由猿猴悲惨的叫声联想到人生的悲凉) 渚:清 沙:白(“清白”均是冷色调,由视觉上的颜色联想到清冷的感觉) 鸟:飞回(由飞鸟找不到方向这件事联想到孤独痛苦、漂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