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躬耕垄亩,踏踏实实在做一个农民;他啸傲纸上: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传统的山水风景因了他的创作而带上了汗水的味道和泥土的气息,诗人也由大自然的旁观者变成了大自然的参与者。他就是中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代表作《归园田居 (其一)》。 情景设置 我们常说诗言志,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志向的。第七课有两篇诗歌,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短歌行》,在这首诗里,曹操表达了时光逝去、贤才难求、功业未成之忧思,以及一统天下的宏愿。 今天,我们随着陶渊明一起从繁华的官场抽身,探求他表达了自己什么情感? 【晋】陶渊明 1、1.走近陶渊明,了解其丰富的精神世界。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及艺术手法。 3、理解本诗的人物形象,学习其高尚的情操。 学习目标 田园诗派、隐逸诗人 又名:潜 字:元亮 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开创田园诗一派,又称田园诗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基础。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晋 陶渊明 田园诗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 唐 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 孟浩然 李 白 辛弃疾 《仲夏归汉南寄京邑旧游》:赏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九日登山》: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人物评价 思考:①从何而归? ②为何而归? ③归向何处? ④归去如何? 思考:“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 题解 归 听朗诵,准字音懂停顿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 /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 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 zhuō yìn ài fán jī 2、在古代,官场可以说是一片热土,太多人心向往之,那陶渊明为何而归呢? (从诗中语句并结合时代背景及诗人的经历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为何而归? 性格原因无法适应官场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 “误、三十年“,写出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又写出自己久居官场的悔恨之情。 守住原始的、本真的,指不随波逐流,要坚守本性,固守节操。 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用比喻形象地写出对官场的厌恶及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表达了什么情感 任务驱动一:体悟诗歌的情感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这两个比喻,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 (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这两个比喻,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向往。 从何而归 1.“羁鸟”“池鱼”比喻什么 表达了什么情感 归向何处? 归去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诗人要归去何处?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归处的? (2)诗人选取了哪些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