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2687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14282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知识链接 小令:篇幅最短(58 字以内),如李煜《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36 字)、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33 字)。 中调:篇幅中等(59-90 字),如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77 字)、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42 字,部分分类中也归为小令,界限略有灵活)。 长调(慢词):篇幅最长(91 字以上),如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100 字)、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104 字)。 “沁园春”是词牌,“长沙”题目,本诗属于长调 写作背景 1925 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家乡,当时他正回乡开展农民运动)前往广州(准备参与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特意停留长沙 ——— 这座他曾求学(1913-1918 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从事革命活动的城市。在湘江边的橘子洲头,他眺望深秋的湘江景色,回忆起青年时期(1910 年代)与同学在此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岁月,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此时的毛泽东 32 岁,已从青年学生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他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领导过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了初步思考。但同时,他也面临着现实的挫折(被军阀通缉、革命力量尚薄弱)。词中的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他对 “中国未来由谁主宰” 的深刻追问,既是对革命前途的思考,也暗含对自身使命的坚定确认 诗歌赏析———上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独自一个人站在寒秋之中的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滚滚向北而去 看着一座座的山峦都是红色,层层叠叠的树林都被霜染成了红色,整个湘江都碧绿到了极点,江中的大船争相往前开 老鹰在长空中飞翔,鱼在清澈的水底游,万物都在这结了霜的深秋时节竞相自由地活动 感叹天地的辽阔,问这旷远迷茫的大地,究竟是谁来主宰它的盛和衰呢? 诗歌赏析———上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诗歌赏析———上片 “看”总领下片,远看山树都被染成了红色,“染”字作动词,近看满眼的清澈碧绿的水,红色和绿色相互映衬。前面看到的是静景,“百舸争流”充满了动态美 诗歌赏析———上片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仰视看到老鹰振翅飞上天空,“击”字充满了力量感,写出了老鹰冲破阻碍,在广阔的蓝天自由翱翔;俯视看到鱼儿在清澈地水底自由自在地畅游。此时虽然是深秋,但是自然界地万物依然充满了生命之美。 诗歌赏析———上片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诗人看到如此充满生命力地美景,引发了感慨深思,向苍茫的大地发问,联系到当前的革命形势,吾辈青年应该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展现出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同时也引出下片的回答。 诗歌赏析———下片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曾经我和我的同学手牵着手来这个地方游玩过,回忆往昔不平凡的日子真的是很多啊 当时我们正当是青春少年,风采才华正盛,书生的意态气概,在那个时候尽情地奔放驰骋,正是最强劲有力的时候 评论国家大事,用文字激浊扬清,把当年的这些大军阀当作粪土 还记得吗?我们曾到江心水深流急处游泳,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的船只。 诗歌赏析———下片 下片通过“忆”字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刻画了风华正茂、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青年群体形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