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3822

【教学评一体化】2.1《空气占据空间》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日期:2025-09-3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083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学,一体化,空气占据空间,单元,整体,设计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空气与风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二、学习内容 1.2空气是重要的物质 2.1物质的三态变化 三、学业要求 1.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观察并描述空气受热上升的现象。 3.能观察并说出大自然里的空气流动现象。 4.知道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单元课时设计 5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空气与风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在一年级的教材里,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觉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实践、观察、探究、归纳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中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五课组成:《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受热上升》《风的形成》《大自然里的风》《我们来制造风》。教材的编排逻辑性很强,先整体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然后研究空气的性质,受热会上升。第3课,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模拟实验,理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第4课了解大自然中不同类型的风,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最后一课,属于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制造风的装置,并回顾本单元的单元知识。 主题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在日常生活中对空气与风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较为浅显和模糊,在科学思维和探究方法上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可能知道空气存在,但对空气的性质了解甚少,对于风的形成原理更是却乏深入思考。。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具有流动性,能理解空气受热上升、遇冷下降的原理;明确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理解温度差异导致空气流动从而形成风的原理;认识大自然中不同类型的风;了解风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从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能设计简单实验进行验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探究实践:能在老师指导下,规范完成“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受热上升”“模拟风的形成”等实验,学会真确使用实验仪器和材料,进行操作。尝试设计并制作简单的风的形成模型或风力应用装置,如简易风车、风力小车等。 态度责任:对空气与风的探究充满兴趣,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合理利用风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问题与假设 比较吹暴露在空气中的气球和套在瓶子里的气球。 提问:为什么吹暴露在空气中的气球吹得很大,套在瓶子里的气球却只能吹大一点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观察,提出问题,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