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4931

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968802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沁 园 春 长 沙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品味意象,鉴赏诗词。 2.炼字赏析,分析选词、韵之妙。 3. 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 课时一 秋景如画 学习目标:1. 学会常见的写景手法。 (抓意象) 2. 分析炼字用词的妙处。 品味意象,鉴赏诗词 诗歌的意象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承载情感和思想的,是构成诗词作品的基本要素。诗人通过意象将自己的情感、情致、思想、理趣等主观性的东西附着在“象”上,构成意象。意象是诗人“眼中物”,而非自然形态的“景”,用来表达更为复杂深厚的情感、情调和境界。 物 情 感 人 自由朗诵,注意字音字形。阅读时以词人的活动(动作)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探究新知·整体感知 根据以上动词,我们将全诗总结为以下四幅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学习上片———秋景如画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时间 地点 人物 环境 学习上片———秋景如画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远景 仰 俯 静态景物 动态景物 近景 色彩结合 红 碧 湘江秋景图 点、线、面结合 总结检验:古人非常讲究炼字,请分析上阕中的精妙用字。(大本) 精妙用词 分析鉴赏 万山红遍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变红的范围之广 层林尽染 ① 漫江碧透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透———写出了江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百舸争流 ② 鹰击长空 ③ 鱼翔浅底 ④ 万类霜天竞自由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的蓬勃生命力 层—树林之密;染—拟人手法,写出了树林红色之深 营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将千帆竞发的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飞之矫健,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矫健身姿 游之轻快,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游动得轻快自由 ,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炼字选词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请问“击”和“翔”好在哪里?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 (1)“击”字有击打、撞击的意思,表现了鹰飞翔的力量,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鹰飞的矫健。 (2)“翔” 字有翱翔、飞翔的意思,“翔”本是鸟的动作,用“翔”来表示鱼的动作,表现了鱼游的欢愉自在。 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写作背景: 1925年,我们国家内忧外困,尚在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之下,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25年,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一方面工业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镇压。 上片———过渡句 问:“谁”指谁?又如何理解“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上片———过渡句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问:“谁”指谁?又如何理解“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1)“谁”指包含作者在内的新一代青年。 (2)示例一:“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