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955321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742372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春江 花月夜 张若虚 孤唐压全篇 新课导入 月亮的诗句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杜甫的故 乡之月。 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 柳永的寂 寞之月。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苏轼的 哲思之月。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人的不同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领会张若虚诗中的“月色”吧! 学习目标 壹 了解作者生平、了解“宫体诗”的 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贰 赏析“月”这一意象寄予的情感,梳理诗歌结构。 叁 体会诗中描绘的几幅图景,感悟本诗的哲学思想。 壹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春江花月夜》一诗在立意和选材上总结前人的经验,借乐府旧题谱写出天下众多人的心声,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千百年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它是由齐梁绮丽浮靡文风转向盛唐的自然清丽的一面旗帜,同时又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内容和形式多为后世诗人所借用。此诗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融为一体。它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以月为中心媒介,同时写男女双方两地相思,探索宇宙和人生哲理于同一首诗的空白。不论从主题的提炼还是题材的加工上,此诗对唐朝繁荣的诗歌局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代诗歌创作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背景介绍 题目解读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属宫体诗。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凡九韵(九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 题目解读 这首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写得景物清丽,意境深远,韵律和谐婉转,语言优美流畅,极富音乐之美,细致、形象而有层次地描绘相思离别之苦,初步洗脱了六朝宫体诗的浓脂腻粉。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文学常识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属宫体诗。 宫体诗,指南朝齐梁与隋唐时期以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为中心的宫廷艳情诗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宫体诗 贰 熟读成诵 叁 整体感知 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背景介绍 整体感知 文章标题包含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春”出现4 次——— 全诗的总背景、大的时间范畴; “江”出现12次——— “江水”象征时光流逝; “花”出现2次———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月”出现15次———全诗的核心; “夜”出现2次———具体背景,皓月反衬。 纽带 整体感知 月是诗之魂 思考1:全诗以什么为线索? 思考2:全诗写了月的哪几种形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升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悬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月斜 斜月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